多爾袞死后竟遭毀墓掘尸!后人也要盜他墓
民間傳說“太后下嫁”的男主角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歷四十年,多爾袞出生于赫圖阿拉城,雖然在生前多爾袞是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但在他死后,這位人人稱道的大英雄卻被追奪全部封典,毀墓掘尸,并遭家族后人盜墓取寶。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據傳,在多爾袞死之后,因為其生前樹敵太多,之后其政敵便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韃靼戰紀》中記載稱:“順治帝福臨命令毀掉阿瑪王(多爾袞)華麗的陵墓,他們把尸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腦袋,暴尸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
直到一百年之后,乾隆當政時,發布詔令,才正式為多爾袞翻案,下令為他修復墳塋。但未曾想,僅僅過了150余年,多爾袞墓又失安寧,慘遭盜墓,且那轟動民國一時的盜墓案竟是多爾袞后人所為。
1931年2月,黑手緩緩伸向了多爾袞墓,盜墓賊從上午八時到下午二時,足足刨了六個小時,從墓中獲得了大量的金銀玉器,而這些盜墓的敗家玩意兒卻是多爾袞的嫡孫、世襲睿親王中銓,只可惜,盜取寶物之后,寶物還沒在手里捂熱乎,中銓就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
這次中銓盜案暫時告一段落之后,因為墓中的財寶玉器實在是太過誘人,即使很危險,但還是引起了眾多盜墓者的垂涎。于是各路盜墓者一直在等待著時機,好把墓中財寶洗劫一空。果不其然,繼中銓盜案之后不到一年時間,又發生了一起多爾袞家族墓地盜案,這一次的盜墓行動不僅時間長而且金銀玉器的數量和珍貴令人驚奇,如果不是因為盜墓者群體內訌,這件盜墓事件不知要隱瞞世人多久。
別的姑且不提,單單是提及的“翠玉白菜一顆”,恐怕就是國寶級的頂級珍寶了,而“純金五供一堂”,也絕非一般金器可以比擬,由此就可以看出生前的多爾袞多有錢了!
所謂“五供”由鼎一只、燭臺一對、花觚一對組成;這組器物大多擺放于宗祠廟宇,祭奠先祖,常見于明清陵墓。現存的明清陵墓中,玉石、銅、錫、瓷、琺瑯等各種材質的五供均可見到,但純金制作的還聞所未聞,在親王墓地中使用純金五供隨葬,已然有“僭越”祖制之嫌,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不久北平淪陷,1940年,日軍將位于大興縣的多爾袞墓地拆毀,修建了跑馬場。1954年又因大規模城市建設需要,將墓地徹底鏟平。從此,多爾袞墓便消失的無影無跡,只留下了后人對多爾袞墓盜墓案的重重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