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挑選皇太子所用為何要用二十個處女
宋高宗與他的兩個養子
1127年,北宋的徽宗、欽宗被金國俘虜。徽宗趙佶的第九子、欽宗趙桓之弟康王趙構,豎起南宋的大旗,聯絡各地勤王的義兵,與金兵斗爭,當然趙構本人也總被金兵追砍,吃了不少苦頭,輾轉多年,終于來到杭州,建立了政權。
據傳說,趙構在被金兵追殺南逃時,被驚嚇造成男性功能障礙,不能人道,故而雖然日后稱帝,貴妃美人充棟,卻再沒產出一兒半女。不過趙構同學很長壽,活到八十歲,在中國歷史皇帝中,絕對屬于稀有品種。可知斷絕女色實在是皇帝們延年益壽的良方,雖然趙構不是主動自愿,不過被動也算一種福氣。
趙構在南逃之前的兒女同樣夭折的夭折,被擄的被擄,結果到了杭州以后,一直膝下荒蕪。后來仿照當年仁宗故事,從宗室中尋找幼兒收為皇子。
被選擇的宗室子有兩個,均為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一個叫趙瑋,另一個叫趙璩,兩個竟然都選自宋太祖一支的后裔,血緣上和趙構差了十萬八千里,大概所有人都會感到奇怪。
須知,北宋自從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后,后來的北宋皇帝統統都是趙光義一支的后代,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均英年早逝,其后世子孫漸漸在皇族中被邊緣化了。
然而風水輪流轉。如今趙構居然選擇趙匡胤的后代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出現如此情況,有兩種原因。
第一種是據宋史記載,宋哲宗遺孀孟太后被宋太祖托夢,大意是:趙光義當年使用卑鄙手段,搶了我(趙匡胤)的寶座,如今子孫活該受到金國的摧殘,想保大宋國祚,應該把皇位歸還我的后人。
孟太后雖然是宋哲宗(趙構的伯父)的皇后,但早年被廢,幸運地躲過了金人的擄掠,屬于少數逃出來的皇族。逃到杭州后,與趙構關系格外親切。
當時趙構的親生母親韋氏也被金人俘虜到北方。作為宋廷唯一一個皇族老婦,所以孟太后一直是當時宋廷母儀的代表,趙構對其尊敬如母。
孟太后把太祖托夢這事告訴趙構,趙構也覺得有理,就在宋太祖的子孫中選了趙瑋和趙璩,收入宮中養育。
此外,選擇太祖后裔,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原因。宋太宗這一支的后裔,從靖康之難中逃出來的,實在是太少了。
宋太宗的這些后裔們,當年大都養尊處優,在開封享福,不料皇城被攻破,這幫皇室貴胄紛紛被金人綁票,來個一鍋端,能逃出來的鳳毛麟角,估計質量也不怎么樣,趙構也看不上。
于是一度在皇室中被邊緣化的宋太祖的后代,被推到了歷史前臺。
趙構的擇儲之策
如今有兩個皇帝繼承人的候選。那么選擇哪個繼承大統呢?
當然還是趙構說了算。
趙構選繼承人的方法比較特殊。兩個養子,送給每人10個妙齡宮女服侍。
過了一年之后,趙構派人查驗這20個女孩,發現服侍趙瑋的宮女各個都是完璧,用現在的醫學術語就是××膜完好;而服侍趙璩的宮女則個個都被開了苞。
可以想象,作為幾十年沒法人道的高宗皇帝這一刻不禁咬牙切齒,心里立即有了譜:還是趙瑋較好——因為脾氣隨我——把持得住——不近女色——所以將來一定是個好皇帝!
這是個相當詭異的邏輯。
因為無論如何都不能證明性冷淡的皇帝會更賢明(更長壽倒是有可能)。中國最著名的幾個皇帝(君主)統統是好色之徒。康熙皇帝一生妃嬪無數,給他生下了55個皇子皇女;唐太宗殺掉弟弟李元吉,將美姿容的弟媳收為后宮;春秋五霸的頭把交椅齊桓公,曾經毫無掩飾地自嘲:寡人有污行,不幸好色,姊妹有未嫁者——暗示其與同宗姊妹有染。
估計趙構是以己推人,沒考慮那么多。
不過趙構總算找到了衡量兩個養子的標桿——就這樣,趙瑋脫穎而出。
1162年,55周歲的趙構將趙瑋立為皇太子。趙瑋改名為趙眘。同年,趙構即禪位于趙眘,當了太上皇,趙眘便是南宋的第二任皇帝,后世稱宋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