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春風度玉關 左宗棠是如何收復新疆的
清朝后期的這段歷史上,左宗棠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號人物。如果沒有他,英國和俄國企圖瓜分中國邊疆的意圖就會得逞,比如說收復新疆,左宗棠力排眾議堅持收復新疆并任西征軍主帥,自是當之無愧的首功。
初隨驃騎戰漁陽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正丁憂在家的曾國藩開始編練湘軍,招募附近的農家子弟做士兵。在曾國藩的家鄉湘鄉,有兄弟二人,劉厚榮和劉松山,他們被招兵人描摹的升官發財前景所吸引,一同加入了湘軍,成為王錱的部下。
王錱是理學家,對打仗并不在行。第二年3月,太平軍西征部隊石祥楨部進兵湖南岳州,包圍了剛剛練成不久的王錱部,雙方發生激戰。結果初臨戰場的王錱部大敗,退入了岳州后再次戰敗,幾乎全軍覆沒。就在這幾場慘敗中,劉家兄弟中的劉厚榮不幸戰死,劉松山則幸運地活了下來。
作為少數幸存者,劉松山從此跟著王錱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在湘軍中嶄露頭角。1859年,劉松山因功升任副將,這已經是武將中的較高級別了。一天,忽然有部下來稟報說,有個自稱是大人侄兒的少年,前來投奔。這少年不是別人,正是哥哥劉厚榮的兒子劉錦棠。
劉厚榮戰死后,兒子劉錦棠才10歲。微薄的撫恤金無法支撐一家人的生活,不久母親改嫁,劉錦堂只能輟學,與年邁的祖母相依為命。年幼的劉錦棠時刻記著父親,16歲這年,他決定投入叔父隊伍,為父報仇。
劉松山十分喜歡這個瘦弱卻倔強堅毅的侄兒,從此他將劉錦棠帶在身邊,在每一次戰斗中,親自教他如何排兵布陣,如何打仗謀劃。此后劉錦棠隨劉松山轉戰于江西、安徽、陜西等地,參與鎮壓太平軍、捻軍和回民義軍,他不僅作戰勇敢,還善于思考,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天賦,逐漸為人所知。
1870年,在左宗棠的統帥下,劉松山率軍與西北回民軍交戰,這時候劉錦棠的官職已經升至道員,并兼任大營總理,成為叔叔的左膀右臂。這一年秋天,劉松山因為連戰皆捷,產生了輕敵思想。在進攻金積堡時突擊冒進,中了埋伏受重傷陣亡。湘軍都是父子子弟兵,左宗棠于是命26歲的劉錦棠接管老湘營,正式成為獨當一面的高級將領。經過反復交戰,劉錦棠率軍最終打敗了回民軍,平定了甘肅青海,左宗棠稱贊“英銳果敏、才氣無雙、志慮忠純”,成為時人傳誦的名將。
已報生擒吐谷渾
就在劉錦棠征戰江南陜甘的時候,新疆正面臨新的危機。在沙俄和英國的支持下,趁著新疆內部混亂,位于中亞的浩罕汗國的軍官阿古柏侵占了新疆的廣大地區,自立為國。在左宗棠的堅持下,清政府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率軍收復新疆。1876年4月,左宗棠將大營安在肅州,派出先后派出金順、張曜、徐占彪、劉錦棠等六萬兵馬, 32歲的劉錦棠受命擔任前敵統帥,肩負起收復新疆的歷史重任。
4月26日,劉錦棠統帥這支久經戰陣的湘軍踏上了西去的萬里征途。新疆地廣人稀,一路茫茫戈壁,又面臨著民族隔閡、語言不通等種種不便,大軍之艱難可想而知。劉錦棠身先士卒、鼓舞士氣。經過三個月的行軍,劉錦棠部達到濟木薩,匯合了先期到達的金順部,一起攻占了古牧地,殲敵六千余人,打響了收復新疆的第一戰。
隨后,劉錦棠率領大軍繼續前進,一路收復失地。清軍紀律嚴明,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吐魯番一戰,摧毀了阿古柏軍的主力,阿古柏眼見敗局已定,服毒自殺。他的手下分崩離析,除了部分逃往英國之外,全部被殲滅。到1878年1月,除了伊犁之外,劉錦棠統率的清軍收復了全部新疆。在一年半的戰爭中,年輕的劉錦棠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作為軍事統帥他不僅要運籌帷幄制敵先機,同時還要協調各軍,處理與新疆各族的關系,面臨政治上的各種問題。他的才華能力和戰績一樣受到了上下的一致認可。在左宗棠奉調入京后,劉錦棠被任命為督辦新疆軍務大臣,成為了新疆最高軍政長官。
引得春風度玉關
打仗易,恢復難。對于一個常年征戰的將軍來說,治理地方是更大的挑戰。新疆初復,不僅有戰爭的創傷需要平復,更有阿古柏殘余勢力的蠢蠢欲動。為了讓新疆盡快恢復,讓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安居樂業,劉錦棠先是設置了善后局,招募逃亡的農民,讓其耕田種地,從事農業生產。與此同時他還粉碎了阿古柏殘部的幾次入侵,保證了新疆十余年的安全。
左宗棠是如何收復新疆的
阿柏古軍隊
由于新疆的重要地位,在左宗棠、劉錦棠等大臣的努力下,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一直掌管新疆軍務政務的劉錦棠被任命為首任新疆巡撫(省長)。建省后,劉錦棠設置了新的屯墾政策,積極鼓勵農民進行農業生產。鑒于新疆地廣人稀,勞動力不足,他還咨照內地各省督撫,鼓勵貧苦無地的農民來新疆開荒種地。一時間,很多人紛紛來到新疆,極大促進了新疆的發展。他還改革了新疆原軍府制,將征兵逐步改為防軍,規劃,建設了全疆的邊防,為鞏固西北邊疆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在當年劉錦棠部進軍新疆的時候,左宗棠的部下楊昌浚寫了一首著名的詩“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寫的是左宗棠,也何嘗不是在說劉錦棠?劉錦棠帶領著湖湘子弟在新疆收復國土、建設家園,為祖國統一、新疆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出師未捷身先死
就在新疆建省的前后,中國的西南邊境又遭遇了法國的進攻。人在新疆的劉錦棠知道,“不禁積憤填胸”,幾次向朝廷請求率軍迎戰。但當時新疆同樣需要他,他只能留下來,殫精竭慮建設這個剛剛收復的國土。
1889年,劉錦棠辭職在家鄉養病,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前夕。當戰云籠罩在遼東上空的時候,朝野上下紛紛想起了這位文武雙全的名將。劉錦棠因為常年征戰,風餐露宿,疾病叢生,才放棄省長高位辭職養病。但此時國家有難,他怎能推辭?接到圣旨后,劉錦棠當即從湘鄉起身,不料因為國事焦急,剛剛到達縣城,劉錦棠就患了中風,幾個月后懷著未盡的報國之志,與世長辭。
左宗棠是如何收復新疆的
臨終之前,他說自己“死不瞑目”,希望光緒皇帝能夠堅定抗戰意志,打敗日本侵略軍。這個曾經收復新疆的民族英雄帶著無盡遺憾離開了,正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