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皇帝近30年不上朝 他辭工123次不給批
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不容易,多數人也都深有體會,為此社會上也是水漲船高,用人單位對于求職者的要求也是讓人眼花繚亂,既要求情商高能說會道各種特長技能加身,又要求做筆試測試智力,更別說拿著好飯碗任性辭職了。可是歷史上有個大員卻碰上了辭職難的怪事兒,一連請辭123次老板就是不給批,這個人叫李廷機。
和歷史上多數牛人的生活背景一樣,李廷機這個辭職困難戶也是在明朝這個歷史舞臺上展開自己的人生奮斗史的。
李廷機是明朝中期大臣,后來在朝廷里頭一直做到禮部尚書和東閣大學士。李廷機沒有什么深厚背景,窮苦人家出身,早期也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奮斗勤學苦讀這才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鄉試解元,會員,榜眼,一路敲開明王朝大門的。
為人正派不同流合污,本來在官場上遭人排擠也是常有的事,可是冥冥之中自有貴人來相助。哪個?萬歷皇帝。
明朝皇帝里頭,萬歷也是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在皇室家族排的上號的牛人。如果說明朝最好對付的皇帝是明穆宗隆慶,那么最不好對付的就是他的兒子明神宗萬歷,因為他身上有件比殺人如麻的朱元璋和朱棣更可怕的武器———懶。
從萬歷十四年(公元1586年)九月十六日起,這位皇帝就開始消極怠工,無論大臣們怎么懇求、謾罵、抱怨還是造謠,萬歷皇帝真就是雷打不動。萬歷十五年,為了躲避群臣的騷擾,萬歷宣布實行“靜攝”,一副將罷工進行到底的樣子。
一開始萬歷罷工是不愿意上朝聽政,后來是連大臣們的奏章也不批復,直接“留中”不發。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是政府的惟一決策者。一旦皇帝不愿處置但又不輕易授權于太監或大臣,整個文官政府的運轉就可能陷于停頓。以至于后來到了“人滯于官、官曹空虛”的地步,官員任免工作大面積癱瘓。該升官的升不了官,該退休的退不了休,該補員的補不了員。
李廷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遇上自己人生中的貴人的。
萬歷三十四年,他被提拔,進入內閣供職。當時萬歷手底下的情況簡直慘不忍睹,中央九部全部官員加一起31人,空缺24人,按工作量計算,基本上就是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可是拿著一份工資。
皇帝太懶,手下沒人干活也就算了,更鬧心的是還是因為萬歷皇帝的懶,同時出現了另外一件麻煩事兒——黨爭。
百官黨爭于下,這就是萬歷朝后期的官場大勢。官僚隊伍中黨派林立,門戶之爭日盛一日,互相傾軋。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名目眾多。當時東林黨已經成了氣候,他們一心想讓自己人做宰相。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這幫人成天寫奏折、潑口水。
李廷機不像萬歷那么臉皮厚,挨了幾個月罵就扛不住了,拍拍屁股遞上辭呈準備走人。萬歷皇帝的奇葩,李廷機也是深有體會,早就做好了一波三折的覺悟,想著辭呈得交個三五份才能批下來。為了顯示自己辭職的堅決態度,他先行遣返家小,把房子捐給窮人,自己跑到廟里蝸居。
一連幾天交了5份辭呈折子……沒回音。李廷又是5份,萬歷依然沒反應。李廷機不信這個邪,繼續寫,不信萬歷不給批。就這樣,可憐的李廷機在破廟里住了整整5年,寫了123封辭呈。結果卻是讓人哭笑不得,大跌眼鏡。皇帝的批條沒得到,李廷機反倒得到一個“廟祝閣老”的綽號。
李廷機徹底崩潰了,索性自己把自己解雇,頂著抗旨的罪名、冒著殺頭的危險,自作主張跑回福建老家去了。幸運的是,萬歷連追究都懶得追究,任他去了。4年后,貧困潦倒的李廷機病逝,萬歷這個時候罕見地勤快了一次,賜贈他少保頭銜,謚“文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