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司馬懿 三國最復雜的人物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形象飽滿且深刻,人物的性格有著多樣變化,對人性有著深刻的剖析,司馬懿這一形象就是最好的例證。
司馬懿這一人物形象十分復雜。你無法簡單的說他是賢臣還是佞臣。甚至你都無法確切的說出他對曹魏竟是忠心耿耿,還是早就包藏禍心。司馬懿經歷了積極效忠到反叛奪權的變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政治立場逐漸轉變。
司馬懿集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堅韌與猥瑣等眾多品質于一身,這使得他性格顯得十分復雜。在政治、軍事的較量中,他時而默默無聞,隱忍不發;時而鋒芒畢露,高舉屠刀。充分顯現出了他的機變和智慧。司馬懿的一生跌宕起伏,也使得這個文學形象更加真實豐滿。
《三國演義》中第一次提到司馬懿,是在小說的第三十九回:“卻說曹操罷三公之職,自以丞相兼之。以毛玠為東曹掾,崔琰為西曹掾,司馬懿為文學掾。懿字仲達,河內溫人也。潁川太守司馬雋之孫,京兆尹司馬防之子,主簿司馬朗之弟也。”這一時期,曹操手下人才濟濟,司馬懿并未受到重用。所以這里也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司馬懿的出身背景。
隨著魏、蜀、吳三方斗爭的不斷加劇,司馬懿方才有了施展本領的舞臺,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干才逐漸展現在了讀者面前。
司馬懿的真正出場直到第六十七回。當時曹操平定了張魯,準備回師。時任主薄的司馬懿敏銳地意識到此時是進攻劉備的大好時機,便建議曹操繼續南下,他說:“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今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于乘時,時不可失也?!钡遣懿贈]有采納這個建議。曹操嘆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
于是劉備勢力逐漸在四川站穩了腳跟,并進一步率兵北上,大敗魏軍,占領了漢中。
小說第七十三回,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消息傳到鄴城,曹操大怒曰:“織席小兒,安敢如此!吾誓滅之!”這時司馬懿又冷靜地分析了形勢,他勸曹操:“今可差一舌辯之士,赍書往說孫權,使興兵取荊州;劉備必發兩川之兵以救荊州。那時大王興兵去取漢川,令劉備首尾不能相救,勢必危矣。”曹操大喜,從之。
然而隨著事態的發展,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探馬報到許都,曹操召集文武商議,欲遷都以避之。司馬懿及時制止:“不可。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戰之故;于國家大計,本無所損?!辈⑶疫M一步指出,可以利用吳、蜀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做一番文章,聯合孫權,共擊關羽“今孫、劉失好,云長得志,孫權必不喜;大王可遣使去東吳陳說利害,令孫權暗暗起兵躡云長之后,許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孫權,則樊城之危自解矣?!辈懿俨杉{了司馬懿的建議,再次派出使者聯絡孫權。在魏、吳兩方的夾擊下,關羽敗走麥城,導致劉備勢力徹底失去荊州,從而使得蜀、吳之間的裂痕進一步擴大。
而孫權殺了關羽父子后,將關羽的首級送與曹操。司馬懿又察覺到“此乃東吳移禍之計也?!辈⒅赋觥拔魟?、關、張三人桃園結義之時,誓同生死。今東吳害了關公,懼其復仇,故將首級獻與大王,使劉備遷怒大王,不攻吳而攻魏,他卻于中乘便而圖事耳?!辈懿倭⒓葱盐颍銌枌Σ?。司馬懿答道:“此事極易。大王可將關公首級,刻一香木之軀以配之,葬以大臣之禮;劉備知之,必深恨孫權,盡力南征。我卻觀其勝負!蜀勝則擊吳,吳勝則擊蜀。二處若得一處,那一處亦不久也。”
果然,劉備大起川軍進攻東吳,不幸在夷陵戰敗,退回白帝城。而在劉備去世后,司馬懿立即建議曹丕乘劉禪剛剛繼位,立足未穩時進攻蜀漢。并提出五路進軍之策。懿曰:“若只起中國之兵,急難取勝。須用五路大兵,四面夾攻,令諸葛亮首尾不能救應,然后可圖?!?/p>
在魏、蜀、吳三方之間錯綜復雜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中,每一方都希望另外兩方陷于對抗乃至戰爭之中,以便坐收漁翁之利。司馬懿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便以利害關系作為權衡利弊的出發點,幾次向曹操、曹丕提議。這一時期司馬懿看起來是片段的、零散的,但我們也不難從中看出司馬懿在重大問題上的獨具慧眼、一針見血。這使得他從一般謀士中得以脫穎而出,也為他日后與諸葛亮對抗,甚至兩次成為曹魏托孤重臣的做了合理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