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大的失誤 直接導致蜀漢的最先滅亡
諸葛亮作為蜀漢中期的“擎天柱”,事無巨細,大權獨攬,他為了實現“復興漢室”的夙愿,屢次北伐,雖然皆無功而返,甚至最后病死于軍前,但卻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贊譽。
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沒有小說《三國演義》中神機妙算,但也歷來為封建文人尊崇,認為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確實,歷史上的諸葛亮人品道德著于史冊,無可辯駁。但是,人無完人,從某種程度上說,蜀漢滅亡的根源恰恰就是因為諸葛亮。
筆者這么寫估計很多亮粉要口誅筆伐,義憤填膺了。但是且慢,看完文章再罵不遲。
我們說諸葛亮“誤”蜀漢,并非無中生有,刻意抹黑。諸葛亮治理蜀漢,最大的失誤是:沒有關懷巴蜀士族,沒有人盡其才,沒有實現劉氏與巴蜀本土豪強的融合。
我們先看諸葛亮的代表作《出師表》,在表中,諸葛亮特意提及四個人推薦給劉禪,他們分別是:郭攸之、費祎、董允和向寵。
諸葛亮是這樣說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我們會發現,諸葛亮特意推薦的這四個人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都是荊州人士。
郭攸之,南陽人。
費祎,江夏鄳縣人。
董允:南郡枝江。
向寵:襄陽人。
我們再看諸葛亮掌權時重用的人才,就會發現,絕大多數都是荊州人士!
馬謖,諸葛亮的貼心小伙伴,襄陽人。
陳震,為諸葛亮出使東吳,南陽人。
廖立,被諸葛亮稱贊為與龐統齊名的人才,武陵人。
楊儀,諸葛亮幕府高級參謀,襄陽人。
從上面這個名單不難發現,諸葛亮似乎對于荊州出身的人有種特別的感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諸葛亮本身就是荊州派的代表人物!
漢代以鄉土之情為紐帶,形成政治集團,在“老鄉”觀念的作用下,本土之人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直到一千八百年后的近代,蔣介石仍秉承這一思維,重用浙江人。
也正是在這種思維方式之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在關鍵的街亭之戰中,才會“違眾拔謖”(違背眾人意愿強行提拔馬謖),目的就是為了使馬謖立下大功,將其培養成未來荊州派的代表人物。但是,馬謖不爭氣,使得諸葛亮的苦心變成了悲劇。
諸葛亮作為荊州派領袖,重用荊州人本無問題,領導嘛,總要用自己人。曹操就重用譙、沛之人。
但是,諸葛亮作為一個統籌全局的人物,是當時蜀漢實際掌權的人,他的這一人事任用方式,直接導致巴蜀本地士族的抵觸。
蜀漢中后期,以譙周等為代表的益州本土士族,對于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十分不滿,原因就是他們對于蜀漢沒有歸屬感。在他們眼中,諸葛亮甚至是劉備,始終都是外來戶。
我們要知道,漢末三國時代,基層權力其實是控制在那些豪強地主和世家大族的手中,如果當地豪強和大族不支持一個政權,那么這個政權就會舉步維艱。
當年曹操之所以能戰勝袁紹,就是因為獲得了以荀彧為代表的潁川士族的強力支持。而赤壁之戰時,以張昭為代表的東吳士族力主投降,是因為當時孫氏政權與東吳士族尚未融合,大家離心離德。
我們客觀的說,諸葛亮對于益州士族并非一概不用,他掌權的時代,也確實任用了一批益州本地人,但是,對于諸葛亮的任用,我們會發現很多貓膩!
諸葛亮任用的益州本地人多為赳赳武夫,目不識丁的粗人,比如王平、馬忠和張嶷。
王平是個文盲,最開始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全,諸葛亮用這種人,難道不是出于便于指揮的目的嗎?
相反,對于那些有思想,有政治訴求的益州人氏,諸葛亮的任用就慎重的多。
即便諸葛亮任用了一小部分如楊洪等益州士族,但是也絕對無法掩蓋諸葛亮重用荊州人,打壓益州人的事實。
這一點,我們對比劉備的用人就會看得更加清晰。
劉備入主益州后,作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大力提拔益州本地人,其中以法正、李嚴為代表。
很長一段時間中,法正的官職和地位甚至與諸葛亮并駕齊驅。
在劉備時代,益州人獲得了空前的政治地位,正是因此,劉備才能以巴蜀半州之地,“男子當戰,女子當運”,血戰兩年打贏漢中戰役,沒有益州當地士族的支持,這是難以想象的。
反觀劉備死后,諸葛亮先是打壓益州派的代表人物李嚴,要知道,李嚴是劉備托孤大臣之一。結果先是被諸葛亮架空(劉備臨終前任命李嚴為蜀漢最高軍事長官),后又貶到東部,最后找借口將其免職。
還有,益州派的另一位重要級人物孟達。孟達投降曹魏后打算重新歸蜀漢,就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之戰前夕,孟達暗中聯絡諸葛亮,愿意出兵呼應北伐。結果,這件事敗露,被司馬懿奇襲。而令人不解的是,在司馬懿圍攻孟達的近兩個月中,諸葛亮竟然按兵不動,坐視孟達滅亡。
很多人認為是孟達滅亡太迅速,所以諸葛亮來不及救援,根本不對,《三國志@費詩傳》已經給出了答案:“亮亦以達無誠款之心,故不救助也。”
也就是說:諸葛亮壓根就不相信孟達。
民間諺語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說的是蜀漢后期人才匱乏。為什么會造成這種局面?真的是蜀漢無人可用嗎?當然不是,益州戶口百萬,總能選出幾個能臣干吏,忠臣良將吧?
看看人家東吳孫權,前期與南方士族不對眼,后來改變策略,以招撫聯姻,高官厚祿,立功封侯的方式,將“四大家族”盡數籠絡到自己麾下。使得孫氏這個基層武人出身的政權,獲得了江東世家大族的認可和鼎力支持。
孫權敢于任用江東大族的代表人物陸遜獨自鎮守荊州十余年,諸葛亮敢嗎?孫權敢于任用另一江東大族顧家的顧雍為丞相,諸葛亮有這種魄力嗎?江東大族朱家,為了保孫家江山,大冬天光著膀子直言進諫,益州士族有這樣保蜀漢江山的嗎?就連鐵桿投降派張昭,后期都被孫權收服了,諸葛亮呢?
諸葛亮處理荊州和益州沖突的方式,只有兩招:第一,道德上贊揚,第二,流放他鄉,永不敘用。
相比較劉備、孫權處理本土士族的手段,諸葛亮確實有很大差距。
所以說,諸葛亮說到底只是一個軍師謀士,做不得君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