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賬下與諸葛亮舌戰的群臣結局如何?
諸葛亮舌戰群儒是《三國演義》中精彩的一個片段,在小說中,諸葛亮靠一己之力,辯駁的孫權賬下諸多謀士毫無還嘴之力,樹立了其機智的形象。在這個片段中,羅貫中安排了包括張昭在內的7人先后向諸葛亮發難。
舌戰群儒
那么這些謀士經歷了赤壁之戰后,在歷史中最后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1、張昭是江東的元老人物,也是小說中第一個向諸葛亮發難的人,赤壁之戰后張昭先后被封為綏遠將軍,侯爵之位。當孫權稱帝而驕傲飲酒時,張昭曾以紂王之例警醒孫權,莫要驕傲妄為,不過這種直言,卻讓孫權對他的印象開始降分。以張昭的威望眾人都推舉他做丞相之職,可是孫權卻認為他的性格過于剛直,從而沒有將丞相一職授予他。此后張昭年老多病,遂抱病歸家,專著儒學,后于236年過世。
老臣張昭
2、步騭。赤壁之戰后,步騭先后在江東做太守,公元210年,由于交州一帶戰亂難治,被派往當地任交州太守,步騭在任時,平定了當地的戰亂,穩固了東吳的統治。后來在劉備發兵為關羽報仇征討孫權時,步騭被任命駐守益陽,在南線防御劉備的進攻,穩定民心。此后步騭被孫權重視,多次鎮守東吳的邊疆。在246年,接替陸遜作了丞相一職。
3、薛綜。在步騭之后,薛綜也曾派往鎮守交州,此后回到都城后,薛綜潛心于儒學的鉆研。
4、陸績。以孝聞名的陸績此后郁林太守,加偏將軍的職務。與以上諸人長壽相比,陸績則在32歲之時就早早因病過世了。
5、嚴畯。在魯肅過世后,嚴畯一度被推薦為他職位的繼承人,可是嚴畯自嘆不如,推辭不任,此后曾作為使者出使蜀國,促使孫劉聯盟的繼續持續。
6、程秉。程秉字德樞,在三國演義這段描寫中,羅貫中以程德樞稱之,他同樣以精通儒學聞名,受到孫權的重視,不過歷史關于他記載卻是不甚詳細。
孔明風采
7、虞翻。在孫權攻打荊州的時候,虞翻作為隨行軍師,多次向呂蒙出謀劃策。在荊州投降后,他曾建議呂蒙應該兵貴神速,繼續出擊攻打關羽,防止因荊州被關羽統領多年,人心向背而遲則生變。不過虞翻和張昭一樣喜歡直言不諱的指出孫權的錯誤,最終被貶到了交州為官,于233年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