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不是關羽殺死的 而是死在他手里
孫權和曹操、劉備并不一樣,曹、劉的江山都是九死一生打出來的,孫權卻是“富二代”。諸葛亮在“隆中對”里說“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也就是說江東已經歷了三代領導人,分別是孫權的父親孫堅、哥哥孫策、他自己。那么南京成為都城,與這三個人是什么關系呢?
先來看看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孫堅。
孫堅生于公元155年,是東漢恒帝時候,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和曹操歲數一樣大,據說是孫武的后裔。他似乎專為戰(zhàn)斗而生。17歲時,一次和父親坐船外出,看到幾個強盜掠奪商人的財物,在岸邊分贓,經過的船只都停下不敢往前走。
孫堅對他父親說:看我來收拾他們。父親以為他頭腦發(fā)熱,趕緊訓他:你還是小孩,不關你的事。
他一個人提了把刀沖向岸邊,站在高處向周圍揮手,裝作指揮同伙的樣子。強盜以為遇到官兵追捕,嚇得四處逃散,孫堅還追上去殺掉了一人,把他父親嚇呆了。這是他的成名作,顯示他高超的表演才能,沒有任何炒作和策劃,完全憑他與生俱來的英勇、膽量和智慧。郡府也聽說了這件事,招他做代理校尉,是個臨時性的中級軍官,卻是他人生起點。從此步步高升,做到縣級干部,但他任職都在現在的蘇北地區(qū)。32歲時,調到了長沙做太守,已相當于市級干部。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董卓被召進入洛陽后專橫跋扈。地方勢力紛紛宣布反董,孫堅遙應北方,也從長沙起兵加入討董大軍。當孫堅打到魯陽(今河南魯山)的時候,和袁術聯手。因為袁術屬于名門望族,孫堅號召力不如他,只能找他為靠山。袁術表奏他為“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
這個官職是什么意思呢?
先看“破虜將軍”,東漢把武將分成很多級別,最高的有大將軍、驃騎將軍等,破虜將軍級別不算高,但也屬于將軍之列。
再看“豫州刺史”,豫州是東漢全國十三州中的一個,相當于現在河南、安徽等部分地區(qū)。刺史本意是“刺探的官吏”,就是中央對地方不放心,每一州設置一個監(jiān)察官。開始級別并不高,還不如太守,后來中央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刺史的權力越來越大,基本等同于獨立一方的封疆大吏。
前面加個“行”,意思是暫代。這個官職翻譯成現代的話就是:暫時任少將兼豫州省一把手。但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這個官職是袁術表奏的,東漢政府是董卓把控,會不會批復,袁術和孫堅都是不管的。此后地方豪杰都這樣學,想做什么官,自己口頭宣布一下。
孫堅隨后繼續(xù)向北,成了同時期最耀眼的巨星。
他的作戰(zhàn)類似于美國電影中的孤膽英雄。董卓率領一群恐怖分子在洛陽挾持了漢獻帝,四方諸侯組成了一支營救的軍隊,有10多萬人,大家推舉袁紹做盟主。但這個盟主心虛,不敢前進一步。曹操氣憤之下,自己帶了幾千人討伐董卓,但被董卓的部將徐榮打得落荒而逃,死里逃生。孫堅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孤軍深入。
董卓雖然遷都長安,但他自己和悍將呂布固守洛陽,不可一世,卻都成了孫堅手下敗將。期間,孫堅還殺掉了一個名人,那就是華雄,三國演義上說是關羽殺的,是把英雄故事嫁接了。攻進洛陽后,孫堅意外地得到了漢代的傳國玉璽,取得的成就當時無人可及,也成了他的巔峰之作。但他如流星劃過,進入洛陽后因孤軍深入太久無奈撤軍。此后進攻荊州的黃祖時,中箭身亡,年僅37年。
孫堅征戰(zhàn)一生,大多在中原地帶,沒有關注過秣陵,也沒有到過秣陵。但他最早創(chuàng)業(yè),組織了一支軍事力量,這支軍隊和他的聲望成了兒子孫策征服江東最原始的資本。
他死時孫策才17歲,部隊被袁術收編,相對于袁術“老江湖”來說,孫策只是個“小桿子”,想要回這支軍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