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國劉備最重視的不是諸葛亮 而是他!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臥龍先生,君臣之間如魚水。按照《三國演義》中所講的,劉備對諸葛亮可是推心置腹,諸葛亮更是盡忠盡職。然則近來史學專家們從各史料記載中發現了些許痕跡,劉備與諸葛亮的關系似乎并不是眾所周知的那般親密。
首先,白帝城托孤之前劉備就并未特別器重諸葛亮,其地位也并不是《三國演義》中形容的蜀國之最。奪取西川之前,諸葛亮接令留守荊州,真正隨劉備出戰的是龐統還有法正。諸葛亮是后來才接受軍令領兵轉入川內的。
其次,在那場奪取漢中的戰爭中,諸葛亮也并未作出參謀,頂多只是相當于軍隊中的后勤。劉備稱王后法正的排位也是高于諸葛亮的。且后來鎮守荊州的重任也是落在了劉備及其信任的二弟關羽身上,其并未任用諸葛亮,結果后來荊州失手慘敗。這樣看來其實劉備最器重的人是法正而并非是諸葛亮。
這也得到了證實,關羽痛失荊州之后,劉備興兵伐吳,但也是未接納諸葛的建議,隨后蜀營被燒諸葛慨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可見法正才是與劉備親密無間之人。
那么既然諸葛亮是劉備“三請”而來,為何劉備就對其有閑置之意而并未將其作為蜀國第一人來看待呢?學者總結出了兩點原因,其一,劉備與諸葛亮經常意見不合。諸葛亮堅持維護聯盟,而劉備是想割據一方占地稱王,二人看法不同,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是情有可原的。另一方面是諸葛亮其兄諸葛瑾在吳國身居要職,如此尷尬且易讓人懷疑的身份必定也是諸葛臥龍不被信任的一大阻礙。這也是在《讀通鑒論》中得到了證實的。
有一事讓世人更為相信劉備與諸葛亮的關系的便是赫赫有名的“白帝城托孤”,既然劉備將其子托付給了臥龍焉能是不對其信任的呢?這些都只是世人看到了表象而斷章取義的。劉備托孤于諸葛亮實屬無奈之舉,后主劉禪資質平庸,且劉備的心腹大臣如龐統法正皆已逝去,唯有諸葛亮一人可值得托付了,然后即便這樣受命的也不是諸葛一人,同時還有李嚴。
這樣看來,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關系明顯不是世人所謂的“魚和水”,更有可能二人時而針鋒相對,君臣之間的深情厚誼不過是一本小說的表象引起了世人的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