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明朝皇帝崇禎選擇自殺殉國
2017-03-15 08:01:1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其實早在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時候,很多人都勸崇禎遷都南京,南京在明朝是陪都,那里有較多的糧食及兵力儲備,但是崇禎皇帝生性優(yōu)柔寡斷。再加
其實早在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時候,很多人都勸崇禎遷都南京,南京在明朝是陪都,那里有較多的糧食及兵力儲備,但是崇禎皇帝生性優(yōu)柔寡斷。再加上一些思想守舊的大臣認為這是逃跑、膽怯行為,會給大明王朝的面子上抹黑,最終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到李自成打進北京之后,最先投降的竟然大多都是那些當初誓死堅守北京,反對遷都的大人。如果崇禎皇帝早早南遷了,肯定能夠得到喘息的機會,甚至還有可能扳回局面,但可惜的是機會被他一次次浪費了。
另外,崇禎在位期間,京城也被圍困過和次(基本都是清軍的試探性攻擊),最后都轉危為安,這也讓崇禎始終心存僥幸,誰知道這次“狼”真的來了。
最后,李自成打進北京的時候京城守軍大多數是不戰(zhàn)而降的,因此起義軍前進速度相當快,當崇禎想帶領少數親信南逃時,已經沒有時間了,等待他的要么是被俘,要么是自殺。為了死得有尊嚴,不讓高貴的天子之身死在一幫鬧事的賤民手下,他最終在皇宮的一座山上找了一棵樹上吊身亡。
當然,李自成進京后后,京城也不乏忠義大臣。
崇禎帝死后,以忠君名義殺官員有戶部尚書倪元璐、工部尚書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華、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義渠、太常寺卿吳麟征、左中允劉理順、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駙馬都尉鞏永固全家自殺,太監(jiān)自殺者以百計,戰(zhàn)死在千人以上。宮女自殺者三百余人,紳生生員等七百多家舉家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