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軍中竟有兩個韓信?誰死得更有尊嚴
劉邦軍中有兩個韓信,一個是很多人熟悉的韓信,名列漢初三杰,最后被呂后和把他從月下追回來的蕭何設計綁起來干掉,夷了三族;一個是韓王信——本名,確實就是韓信,為了不與那個韓信搞混,所以人們稱他韓王信,因為他被劉邦封過韓王。
他經歷奇特,最終被漢將殺死。然他的子孫,卻又歸漢,且因功封侯——兩個韓信,除了名字相同之外,死也死西元前196年,殊為有趣。
若要論兩個韓信,誰更牛,當然,人們會說,漢初三杰那個更牛。但若要說哪個的人生閱歷更豐富,咱卻覺得,韓王信更勝一籌。
其實不妨用他給漢將柴武勸他投降的回信中所寫來講講——他說,皇上將我從一個平民提拔成韓王,我是十分感激啊——要說明的是,他確實是韓國的貴族,不過,是個破落貴族而已,雖然也流著些王族的血,但那卻并未給他前面一二十年帶來什么好處,說白了,也就有點基因而已——但,我能像你說的那樣,回去照樣能封王封侯嗎?不可能啊,我犯的罪,哪條不是掉腦袋的呢?
原來,他先是從劉邦征戰,在滎陽,被項羽打敗,關了起來,雖然后面跑了出來繼續跟著劉邦干,但此一時彼一時,那時不被當成過錯,不代表如今不會啊,皇上肯定給我算歷史舊帳,說你當時怎么不力拼而死反而被他捉了呢?
第二,后來,我又因為馬邑被圍,沒能堅守,投降了匈奴,還害得皇上在白登被匈奴圍困了那么久,他能不怪我嗎?再說了,我投降匈奴之后,還替他們帶兵打大漢,皇上會饒過我?從上可知,他從一個平民,成為劉邦的將領,再封了韓王,再被項羽抓住,又逃了出來,后來為國守邊疆,卻投降了匈奴,還替匈奴打原來的老大——他這人生,可真是曲曲折折精彩無比??!
然則,他的回信,真的有道理嗎?前面兩條,正如柴武所言,或許劉邦不會介意,畢竟,是打不贏才投降嘛,但第三條呢?百多年之后,出現了活生生的事例啊。李陵戰敗投降匈奴,開始還沒把他的家人怎么樣,后來武帝聽說他竟然替匈奴練兵,一氣之下,滅了他三族啊——李陵有沒幫匈奴練兵,這是段懸案,但漢朝皇帝可容忍大將投降卻不能容忍將軍幫敵人干自己,那是顯示得明明白白啊——劉徹這么做,誰知劉邦會不會呢?
當然,韓王信沒有給劉邦這個機會,他拒絕了招降,最后被柴武打敗殺掉了——也算是替這投降過幾次的人生,畫上一個有尊嚴的句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