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后人對唐朝大臣許敬宗的評價褒貶不一?
許敬宗是杭州新城人,隋朝的時候就重進士為朝廷賣力。到了唐朝,他參與了諸多書籍的編纂工作,修編國史。唐高宗即位后,提拔許敬宗為禮部尚書,繼續負責國史的編著工作,晚年退休病逝。
早年的許敬宗在隋朝將軍宇文化及發動政變,父親被殺后茍求得不死,他投奔瓦崗軍和魏征一起管文書。
李密失敗后,許敬宗歸順唐朝,李世民聽聞他的名聲,找他當秦府學士,貞觀年間許敬宗升遷為中書舍人。
長孫皇后去世,許敬宗因為嘲笑官員相貌丑陋大笑被揭發,被罷官,貶職到都督府司馬,負責修訂國史。
他因為完成武德、太宗實錄升官,升官輔佐太子,太子繼位后更是成為禮部尚書,貞觀十九年,唐太宗親自出兵攻打高麗,許敬宗在戰事告捷后臨時起草的詔書,因為辭藻非常華麗受到太宗的賞識,被唐代宗大贊。
唐高宗即為期間,許敬宗把女兒嫁給少數名族族長的兒子,換取了不少金銀珠寶,拿了不少好處,被揭發后降職鄭州刺史。
唐高宗想要里武昭儀為皇后,當時全朝上下一片反對聲,皇帝沒有臺階下,整日郁郁不歡,許敬宗察覺了高宗這一心思,他極力支持皇帝的決定,高宗大為開心,給許敬宗高官厚祿。
公元670年,許敬宗請求辭官回鄉,皇帝不僅同意,還讓他照舊拿俸祿。八十一歲的時候,許敬宗去世,唐高宗為他舉喪文武百官為他惋惜。
歷史上怎么評價許敬宗的
關于許敬宗的評價是有爭議的,他在一些方面確是做出了好的貢獻,當太子被廢除之后,曾和太子一起共事的官員也收到牽連,紛紛被貶官,可以說是境遇慘淡。許敬宗明白他們還可以繼續為朝廷效力,不能因為他們是太子曾經的部下,就全盤否定。
唐高宗聽完后,覺得這樣的處罰可能是有點太重了,而且也有失公平性,就將被貶官的人調回來。這里能說明這許敬宗是一個明白人,分得清黑白,看得懂利弊,他懂得官場規則,局勢明朗的時候就表現得積極主動些,政權動蕩的時候就表現得低調些。
但是還有很多人認為許敬宗就是一個奸臣,雖說青菜蘿卜各有所愛,但是這一前一后的反差如此巨大,究竟許敬宗做了哪些事才會導致這樣的評價。
他篡改歷史,德彝因為說出許敬宗茍求免死的事,遭到了許敬宗的打擊報復,你說我貪生怕死是吧,我連一個正規名份都不給你。他對諸多歷史人物的篡改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他愛錢如命,為了錢可以將女兒嫁給蠻夷之徒,而且私下里收了多少禮我們還無從考證。這樣的父親確實不值得我們尊重。
他趨炎附勢,墻頭草用來形容許敬宗應該是最適合不過了,他先后輔佐過李密,太宗、高宗、武則天,哪位統治者當權,他就往身邊靠,絲毫沒有自己的政治原則。
他好色無度,妻子去世后,許敬宗看中了妻子的婢女,就納為自己的小妾,發現兒子和小妾私通,就把兒子趕出長安,為了一個女人和兒子翻臉也是少見。
雖然許敬宗沒有做出什么大奸大惡的事情,但說他是忠臣似乎還要多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