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恒待母至孝為母親熬藥并親嘗湯藥
劉恒于公元前202年出生,他是劉邦的第四個孩子,他的生母是薄姬。于公元前196年,當時劉邦平定禍亂之后,將他的兒子才8歲的劉恒封為代王,定都于晉陽。此后劉恒一直在晉陽興復農業,發展生產,勵精圖治,且為人寬厚,生活節儉,得到百姓的擁戴。
公元前180年,朝廷得到陳平、周勃等人的整治,誅殺了呂氏勢力,使朝政重歸劉邦后代之手,于是他們擁立劉恒這樣一個寬厚有才能之人為帝,于是劉恒便以漢文帝稱帝。因劉恒為代王的王后很早就逝世,留下的四個孩子也在他登位后不久都去世了,于是劉恒立劉啟為太子,竇氏為皇后。
在位期間的漢文帝劉恒在政治方面認定“無為”之說,以法律來規誡百姓和群臣的行為,還改革了刑役,使得一人犯罪不會全家誅連,還使各諸侯回封國德化百姓。而且還大力鼓勵百姓進行農耕,發展國家的農業,以入粟賣爵的方法,免除百姓的田租改善他們的經濟處境。不僅如此漢文帝對待百姓在他是代王的身份時便很好,于是在帝位的劉恒更是減輕徭役和租稅,奉行民安國則安的政策。
在軍事方面,漢文帝劉恒則是一如之前一樣和匈奴和親,雖然這樣并不能解決根本上的匈奴問題只是緩解其中問題。于是后來匈奴大舉犯漢,漢文帝也是經過數月的調動軍力和抵抗才使匈奴退兵。而漢文帝也因此實行“募民實邊”,有利于加強對邊界的開發的實力的增強,為后來帝王徹底打擊匈奴打下了基礎。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逝世,在位二十三年,享年四十五。
漢文帝劉恒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親嘗湯藥講述的是劉恒守孝,行孝的故事,被收錄在《二十四孝》中。
引原文:前漢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養無怠。母長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天下。
劉恒為漢高祖的第四個兒子,時候來的漢文帝,而當時劉恒被劉邦封為代王,在代國生活,而劉恒的生母薄妃一直不被劉邦寵愛,常年不被接見,因此劉邦允許薄妃出宮在劉恒所在之處生活,為代王太后。
劉恒對他的母親向來很孝順,一直以傳統孝禮待之,從來不怠慢。有一次劉恒的母親忽生重病,劉恒很是著急,親自每天在其母親床頭照顧她,絲毫不敢怠慢。但是沒想到他母親這一病臥床不起數年,這期間劉恒不僅每天為母親熬藥并且每天都守護在母親身邊,貼心照顧,不敢有差池。
劉恒每天都是看到他母親睡著了,才在旁邊小憩一會,只要母親稍有動靜便會驚醒。其母見劉恒這樣勞累很是心疼,但是劉恒去不以為然。還是細心照顧著母親,毫無怨言,每次熬好藥給母親喝之前都會先喝一下,怕母親苦著了和被燙到,感覺差不多才會讓母親喝。
于是這件事情被大家廣為流傳,還有詩歌稱頌劉恒為孝子。后世人稱劉恒為人們學習孝道的楷模,為了紀念他的偉業和孝道便將此事收錄為二十四孝的故事。
劉恒在位多少年
漢文帝劉恒在繼位之前是為代王,后劉邦逝世,朝政由呂后等人控制,但是后來呂后逝世,陳平和周勃等人平定和除去了呂氏勢力。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選擇統治漢朝的帝王之位該落入誰手。
劉邦也是可憐,他的兒子們在呂后的迫害下,活下來的沒幾個。劉邦死后,繼位的便是呂后的兒子劉盈,但是劉盈壽命短暫,在位七年便逝世了,之后的兩個帝王在位均是由呂后掌控著朝政,呂后的勢力也變得越來越大。這期間,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呂后就得除去劉邦其他的兒子,于是便開始大開殺戒。呂后毫不留情的前前后后殺了劉邦的四個兒子,也就是擁有王位繼承權的皇子。而劉邦的大兒子劉肥得以保存性命是因為他將城池獻出,得到呂后的開心方平安歸回自己的封國,最后不像其他兄弟是被殺害,而是善終而亡。于是在呂后的屠殺下,劉邦的兒子只剩下了劉長和劉恒,好在劉恒從小為代王在代國之地遠離朝政,且劉恒為人低調,性格溫和,并不引人注意,因此幫助他躲過了呂后的殘害。在呂后勢力被誅滅后,大臣們便開始商議皇位人選,因為認為當時帝王劉弘為呂后擁立可能不是劉邦血脈,加上劉恒為人寬厚謹慎,便擁立他為新一代漢朝帝王。劉恒便在公元前180年,在大臣的擁戴下登上了皇位,他這皇位一坐便是二十三年。在位的二十三年期間,鼓勵農業發展,勵精圖治,減輕百姓徭役和減少負擔,可謂是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