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為何不嫉恨武則天的滅族之仇
上官婉兒與武則天有滅族之仇,令人想不到的是,她后來卻成為武則天的心腹筆桿,終生聽命、侍奉于一代女皇武則天。那么,上官婉兒為何不嫉恨武則天呢?
上宮婉兒,唐代名臣上官儀的孫女,在其出生時,武則天以謀反的罪名,將其祖父上官儀和父親上官庭芝處死,因其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yuǎn)的姐姐,母女才得以免死,被配人皇宮內(nèi)庭。
初入宮時,上官婉兒還在襁褓之中,出身名門的鄭氏自然不希望女兒從此為奴,荒廢一生,因此上官婉兒逐漸長大后,便讓她進(jìn)入宮學(xué)館接受宮廷教習(xí),在母親的嚴(yán)格要求下,上官婉兒在十三四歲時,便能博古通今,文才出眾,而且性情聰敏靈動,在宮中名聲大噪。
武則天非常愛惜人才,史料記載她“政由己出,明察善斷,當(dāng)時英賢競為之用”,因此,當(dāng)上官婉兒的才名傳到武則天的耳中時,武則天馬上召見了她。對于武則天提出的問題,上官婉兒一一作答,且不卑不亢、態(tài)度從容、談吐儒雅。雖然上官婉兒在一首七言詩中透著對武則天的憤恨,但武則天并不計較,反而贊賞這首詩文辭優(yōu)美,情真意切。
永昌二年,武則天正式登基,她把起草詔書和批閱奏章等事務(wù)全都交給上官婉兒處理,這時,上官婉兒實際上已經(jīng)成為武則天的首席秘書。
上官婉兒精心地侍奉武則天,曲意迎合,深得她的歡心,對于上官婉兒的這種做法,有的史學(xué)家認(rèn)為她始終懷有為父祖報仇之心,因此才在武則天身邊忍辱負(fù)重,并多次伺機刺殺武則天,但武則天每次都將她饒恕,她對武則天的不殺之恩心存感激,所以甘愿一生聽命。但這種說法并不可信,雖然武則天愛惜人才,但是她也更加愛惜自己,假如上官婉兒真的多次刺殺她,她一定不會寬恕上官婉兒的,這一點從駱賓王的事件中就能看到。
從圣歷元年開始,武則天又開始讓上官婉兒幫助自己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wù),上官婉兒這時權(quán)勢日盛,武則天對她的信任和依賴程度,遠(yuǎn)非一般王公大臣能夠相比的。
從一個罪臣孤女成長為一代女皇的貼身秘書,從一無所有到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這一切都是武則天賜予上官婉兒的,而且武則天政績顯著,深得當(dāng)時民眾的擁戴,上官婉兒對武則天的仇視也就慢慢地消除,進(jìn)而死心塌地?fù)碜o(hù)這位能夠真正懂她的伯樂。
武則天死后,李顯即位,史稱唐中宗,上官婉兒更是被極大地信任,中宗不僅將她冊封為昭容,還讓她繼續(xù)專掌起草詔令,并代朝廷評品天下詩文。
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發(fā)動政變,起兵聲討韋皇后及其黨羽,上官婉兒因為受到牽連被殺,一代才女從此香消玉殞。
在唐朝的政治舞臺上,上官婉兒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卻有丞相之實,并且一度享盡榮華與權(quán)力,但她最終還是做了皇權(quán)爭斗的犧牲品,這其中的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