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代雄主唐太宗為何偏偏怕了他?
唐朝的時候,長安城的達官貴人們的愛好與如今有相似之處,比如豢養寵物。但那時的人們對養貓養狗沒什么興趣,究其原因實在是彼時的阿貓阿狗的樣子極為單調。
唐 代人就多喜玩鷂,這種鷂鳥的身形小于鷹而大于雞,有鷹之尖喙卻無鷹之兇猛,并沒有什么侵略性,反而經過訓練之后的鷂鳥還可以用喙來為主人梳頭、撓癢癢,夏天酷熱的夜晚還會站在床頭用翅膀為主人打扇,如果主人恰好偏頭痛犯了,該鳥還可以為你做頭部穴位按摩,很有奇效。如此這般,家里養有鷂子的人們就等于同時擁有了梳子、老頭樂、侍女和按摩師,這種人出門就非常有面子。
這種鳥長相威猛卻溫良恭儉讓,跟最奴顏卑膝的專業奴才都有一拼。因此尋常人家是養不起的,但皇上不是尋常人家,所以唐太宗就曾豢養了無數的鷂鳥,因為數量太多,就設立了一個官署———“鷂坊”,鷂坊的坊主也得以享受很高的級別與待遇。做弼馬瘟時的孫悟空若了解到鷂坊主的地位與薪水能活活氣死。
這位歷史上口碑最好的皇帝曾有一個很有趣的比喻:日子短得像是在玩鷂,總沒個夠。某天,坊主送來一只鷂鳥取悅圣上,這只鷂鳥不僅具有前言所述的優點,還會在人的手掌心跳后來安祿山與楊玉環擅長的“胡旋舞”。這令唐太宗很是高興,幾乎日日無鳥不歡。卻有一日被魏徵撞見了。
老 遠,魏徵就一眼看到正在皇上手上轉圈的鷂鳥,見他進來,李世民龍顏惶懼,連忙把那只正轉得暈頭轉向的鳥揣在懷里,清了清嗓子里尷尬的余嗽,接見這位最難纏的諫官。魏徵假做不知,禮畢后就開始奏事。這應該是魏徵一生中與皇上最長的一次談話,說得喉嚨干燥如十年不下雨的旱地,嘴角淌下的白沫沾滿胡子仿佛初冬時的霜掛。雖然如此,魏徵還是覺得很有成就感,因為他估摸著,自己吐白沫之時,就是與皇上肌膚相親的鷂鳥吐白沫的時候。
等魏徵走后,唐太宗連忙把鷂鳥從懷里掏出來,卻發現這只剛才還把個胡旋舞跳得“疾如風焉”的鷂鳥早已活活憋死。
后來李世民終生都不再玩鷂,并在那句比喻后又續了這樣一句:日子長得像被魏徵玩,總沒個頭。如此,又可以推斷出,李世民是很怕魏徵的。這一點可以說是該皇上最可愛的地方,能對臣子心生畏懼的皇上總比讓臣民天天篩糠的皇上好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