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曹不是操親生子為何能深得曹操喜愛?
魏武帝愛何晏的故事中的魏武帝是指漢末魏王曹操。生性猜忌的曹操為什么會對何晏寵愛有加呢?
何晏的生父是何咸。何咸是東漢大將軍何進的兒子。但是,何晏的生父早逝,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在何晏幼年時期,他的母親被魏武帝曹操納為妾室,何晏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曹操的繼子。
何晏的母親尹氏備受曹操寵愛。曹操愛屋及烏,對何晏也十分喜愛。更重要的一點是,何晏天賜聰穎,討人喜歡。
“晏小,養(yǎng)于魏宮,至七八歲惠心天悟,形貌絕美”。何晏七八歲便聰慧過人,才華出眾,甚至曹操的兒子們也稍顯遜色。曹操想認何晏為子,但是七歲的何晏在地上畫了個圈代表生父何家,自己待在圈子里不出來。以此可見,七歲的何晏就有著不同于其他孩童的膽識。
《曹爽傳》注引《魏略》稱“蘇性謹慎,而晏無所忌憚?!边@里的蘇是指曹操另一妾室杜夫人與秦宜祿的兒子秦朗。當時,秦朗十六歲,而何晏年僅七歲,他的表現(xiàn)令人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
《御覽》引《何晏別傳》稱“魏武帝讀兵書,有所未家曹操在兵學上遇到的陰暗問題,何晏卻能分析得頭頭是道。
魏武帝對何晏十分喜愛,雖然認何晏為子失敗了,但是這并不妨礙曹操將何晏選為乘龍快婿。魏武帝曹操將自己與杜夫人所生的金鄉(xiāng)公主許配給何晏。
所以,《世說新語》中記載魏武帝對何晏奇愛之。
何晏是個怎樣的孩子
何晏的生父是何咸,爺爺是東漢大將軍何進。何晏的身上有著他們智勇雙全、膽識過人的影子。
何晏的親身父親何咸早逝。據(jù)史料記載,何晏可能是何咸的遺腹子。何晏是一個可憐又幸運的孩子。何晏的母親喪夫后,卻有幸被魏武帝曹操相中,成了曹操的妾室。何晏便自小跟著母親在魏王宮里長大。何晏在王宮里接受著優(yōu)越的教育,深受曹氏家風的影響。
何晏很早表現(xiàn)出與其他孩子不同的品質(zhì)。七歲的何晏聰明過人,人皆稱其為神童。一日,曹操相認這個聰慧的孩子為兒子,何晏卻在地上畫了個圈,將此圈稱為“何氏之廬”。曹操很無奈,只能將他送回了何家。但是,何晏一輩子與曹氏權(quán)力一直捆綁在一起。孩童時期,何晏的膽識與智慧可見一斑。
史料記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軍事家曹操讀兵書,遇到未解的難題,竟然嘗試問何晏,何晏卻能釋其疑難。當時的何晏只有十三歲,卻有著超脫常人的軍事才能與真知灼見。何晏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孩子。怪不得,生性多疑的曹操能夠視其為珍寶,與自己的兒子無異。
除了天資聰穎,何晏小時候就是長相絕美,惹人憐愛的孩子。傅粉何郎就是指何晏。曹操對他寵愛有加,將他視如己出。何晏自幼服飾擬于太子曹丕。因此,曹丕對年紀相仿卻出類拔萃的何晏心生厭惡,稱其為“假子”。
何晏是個幸運的孩子,自幼集智慧與美貌于一身,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何晏的思想
何晏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大臣,是曹操的繼子。從文化歷史上看待何晏,他是一位志崇儒雅的專家學者,一位學養(yǎng)深厚的朔雪鴻儒,更是一位玄學大師。
“何晏作《道德淪》及諸文賦著述凡數(shù)十篇?!睎|漢末年,實為亂世,諸子學說興起,何晏的思想研究也獨具特色,明顯地體現(xiàn)著玄學的底蘊。
何晏是魏武帝曹操的繼子,自幼跟隨母親來到魏國。在魏宮,何晏接受著良好的教育,還受到曹氏寬容的文化氛圍對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
何晏對名理學做出了巨大貢獻,推動了從漢代經(jīng)學向魏晉玄學發(fā)展的進程。他的名理學思想在其著作《官族傳》、《白起論》、《冀州論》等中都有體現(xiàn)。名理學與人才相關(guān)。在《韓白論》中,何晏認為用兵之道,出奇制勝的“奇”更重要的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是謀略上的“奇”,并非只是停留在“術(shù)”層面。在《冀州論》中,何晏的思想觀點在于要以儒家的道德作為品鑒冀州人才的標準。
何晏的名理學思想有深深地影響著他的玄學思想發(fā)展軌跡,我們從至今依舊存世的《道論》、《無名論》中一探他的思想世界。何晏使用了“貴無”的思維方式,把握了玄學的主導(dǎo)精神,探討“天人之際”的“道”,是積極入世的思想。玄學雖然玄虛,何晏的思想?yún)s體現(xiàn)出了務(wù)實的精神。
何晏的思想中闡明了“無為之治”中的天道原則與人道原則是相互聯(lián)系的,開拓了新的玄學本理論的思想理論境域。
何晏五石散
何晏是三國時期魏國玄學家,開創(chuàng)了魏晉玄學的先河。除此之外,何晏還被成為魏晉第一藥人。
何晏自幼形貌絕美,為人特立獨行,行事從不循規(guī)蹈矩。何晏面容白皙,穿著華麗,是魏王曹操的繼子,就儼然當下的高富帥。何晏的一舉一動標志著時尚,引領(lǐng)著民間的風潮。
在京師洛陽就曾因為何晏的一句話,刮起了一股服用五石散的風氣。
五石散具有刺激神經(jīng)的功效,何晏服后,發(fā)之感嘆:“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覺神明開朗。”
何晏沉溺于聲色,服用五石散后,迷惑人心,精神振奮,身體強健。他的言行,似乎成為了一種極具說服力廣告,成為民間效仿的對象。百姓盲目跟風,離經(jīng)叛道,僅憑何晏的一句話,就對五石散趨之若鶩,爭相服用五石散。
自古道,是藥三分毒。雖然百姓服用五石散,慢性病得以康復(fù)。但是,服用五石散正如后世的鴉片一樣,使人上癮,難以自制。《諸病源侯論》記載“晏死之后,服者彌繁,于時不輟,余亦豫焉”。時光流轉(zhuǎn),服五石散的風氣卻未消散。史料記載,更有甚者因為服藥,慢性中毒,最后導(dǎo)致五官痙攣,背長瘡潰爛,甚至命喪黃泉。
何晏服用五石散,在民間掀起風潮,耐人尋味。自古,帝王將相為尋求長生不老、超脫世俗,服藥成風,因服藥而亡者不在少數(shù)。服藥成風,也同時表現(xiàn)了當時玄學的發(fā)展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