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國際貿易不被阻朱元璋沒有去征服這些國家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曾留下《明皇祖訓》,告誡他的后代們今后無論誰都不許去攻打日本,并斷絕所有經濟貿易的來往。
在這十五個國家中,有十二個國家都是海中國家或者濱海國家,而且距離較為遙遠,出征較為不便,即使打贏了也是虧。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十五個小國家中最大的一個:日本國。
在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就對立馬日本過做了一件事——派使臣去日本下國書。本來希望讓他們來中國拜訪新的中華之主。但是讓祝愿正目瞪口呆的事情發生了,使臣到達日本后日本卻以“倭寇乃九洲海賊所為,日本政府根本就不知道”為由拒絕了明朝的請求,還殺死了明朝派出的使臣。
日本為什么敢如此囂張,竟然殺死明朝使臣。如此舉動,無疑是在挑釁明朝。其實,原來宋朝沒有滅亡的時候,日本十分崇拜當時的宋朝文化。宋朝的時候,有許多商人都將中國的商品運往周邊國家,日本自然也包括在其中。兩國的文化和經濟因為貿易往來而變得十分緊密,對于宋朝的文化,日本可以說是癡迷于其中。后來南宋被滅國,日本統治者還下令全國為滅亡的大宋王朝哀悼。由此可以看出,在宋朝的時候,日本對于中國是十分尊敬的。
當然朱元璋考慮到元朝兩次出征日本損兵折將的前車之鑒,朱元璋忍住了這一口惡氣。
不過這也有其他方面的考慮。元朝勢力退出中原后,仍很強大。明朝在北部駐重兵筑長城防御蒙古。14世紀后期,中亞興起帖木兒帝國,阻斷了西北絲綢之路。明朝經濟逐步恢復后,需要開拓國際市場。明朝必須把對外貿易重點放在海上。因此,明太祖宣布朝鮮、日本、大小琉球、安南、占城、真臘、暹羅、蘇門答臘、瓜哇、湓亨、白花、三佛齊、渤尼、西洋頊理(印度)等十五國為不征之國,開廣洲、泉州、寧波同諸國貿易。
明朝的不征之國,地位相當于現代的友好國家和貿易伙伴國。明朝單方面向其保證,不對他們使用武力。這種保證非常重要和非常必要。因為明朝隨后就派出大規模的海軍艦隊遍訪各國。有了這種單方面的安全信任保證,明朝海軍艦隊所到之處,就不會引起不安。有利于開展同諸國的貿易,有利增進同諸國的友誼。
再次總結下:根據《皇明祖訓》記載的15個“不征之國”包括:朝鮮、日本、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暹羅、占城、蘇門答喇、西洋、爪哇、彭亨、白花、三弗齊、渤泥。你們記住了嗎?
小編覺得朱元璋比清朝中晚期政治要開明的多,只有開放對外貿易才能加強國際交流,這樣自己才不會落后,可惜清政府卻不懂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