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八問劉邦古今差異 阻撓效法湯武削弱項羽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諸將。別人都好辦,只有劉邦最難封。按照當年的約定,劉邦先破秦入關,應該封為關中王。可一旦如此,劉邦便會如虎添翼,勢必成為心腹大患。
項羽采納范增的計謀,封劉邦為漢王,統轄巴蜀兩地和漢中郡。巴蜀屬于關中地盤,把劉邦封在這里也算踐行了舊約。同時,項羽將關中分割為雍、塞、翟三部分,把秦朝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封在這三處為王。巴蜀偏遠,道路艱險,易入難出。劉邦一旦進入此地,外面又有雍王、塞王和翟王的阻斷,要想出來十分困難。
公元前204年,劉邦與賓客商議如何削弱項羽勢力。對方建議:“陛下如果能夠效法湯武,重新封立六國的后裔,這樣六國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會感恩戴德,無不歸順服從,仰慕陛下道義,甘愿做陛下的臣民。隨著恩德道義的施行,陛下就可以面南稱霸天下,而楚王也只得乖乖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來朝拜了。”劉邦一聽大悅:“很好!快去刻制分封六國后裔的印璽,你帶上這些印璽趕緊出使各國。”
就在印璽剛剛刻制出來時,張良從外面回來了。劉邦正在喝酒吃飯,高興地說:“有個賓客為我策劃了削弱楚國實力的好辦法……你看這事怎么樣?”張良回話:“如果這樣做,陛下統一天下的大事就要完蛋了!”劉邦疑惑不解。
張良說:“昔日商湯討伐夏桀,而將夏桀王的后裔封于杞國,那是覺得自己有把握致夏桀于死命。如今,陛下有能力致項籍于死命嗎?”劉邦搖搖頭。張良又問:“周武王討伐商紂而將商朝的后代封于宋國,那是覺得自己有把握摘下紂王的腦袋。現在,陛下能摘下項籍的腦袋嗎?”劉邦回話:“當然不能。”
張良接著問:“周武王攻入殷商都城后,在商容居住的里巷大門上表彰他,釋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筑比干的墳墓。如今陛下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墳墓,在賢人里巷的大門上表彰他,乘著勝利的兵車向他致敬嗎?”劉邦連聲說道:“不能不能。”張良分析:“周武王曾發放巨橋糧倉的存糧,散發鹿臺府庫的錢財,以此賑濟貧苦的民眾。目前,陛下能散發倉庫的財物來賑濟百姓嗎?”劉邦回話:“我們現在連自己的糧食都不能保證。”
張良又說:“周武王滅亡商朝以后,把戰爭用的兵車改為民用車,把兵器倒置存放,蓋上虎皮,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動用武力。現在,陛下能停止戰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了嗎?周武王將戰馬放牧在華山的南面,以此表明沒有用它們的地方了。現在,陛下能讓戰馬休息嗎?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面,以此表明不再運輸和積聚作戰用的糧草。而今,陛下能讓牧牛群不再運輸、積聚糧草嗎?”劉邦的回答都是“不能”。
張良繼續分析:“假如恢復六國,擁立韓、魏、燕、趙、齊、楚的后代,天下從事游說的策士會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鄉,侍奉他們的主上,陪伴他們的親人,那陛下還率領誰去一起奪取天下呢?”見劉邦拿著筷子發呆,張良又說:“當前只有楚國最為強大,其他都很弱小,如果封立六國的后代,他們就會重蹈屈從強秦的覆轍而屈從楚國。因此,如果真要采用這個計策,那陛下奪取天下的大業就徹底完蛋了!”
劉邦這才醒過神來,把筷子一扔,吐出口中的食物,罵道:“這個蠢笨的書呆子,差點敗壞了老子的大事!”于是,下令趕快銷毀那些印璽。
此后的楚漢之爭歷時五年,以項羽兵敗自刎而告終。張良也成為后代名臣策士法效的圭臬。《三國演義》中,司馬徽更是借稱贊孔明點評了一下:“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