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 <thead id="xjztt"></thead>
    <label id="xjztt"></label>

      <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span id="xjztt"></span>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民本”思想古已有 唐太宗舟水之論并無創新

      2017-02-25 16:24:04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古人孟子所云:“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是總結夏桀、商紂因失去民心而使“商湯以七十里亡夏、周文王以百里亡商”的歷史,所得出的一個重要結

      古人孟子所云:“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是總結夏桀、商紂因失去民心而使“商湯以七十里亡夏、周文王以百里亡商”的歷史,所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孟子的這一論斷,又為其后歷代的史實所一再證明,實為百代不易之定論。前人的古訓流傳至今,已成為世人熟知的常識: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然而這一“常識”實在非同小可,切不可等閑視之。

      民心之向背,關乎國家興亡、治亂盛衰,歷代明君賢臣對此多有論列,無不以為“民心國之命脈也,國家之安危系焉”。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時去“商紂之亡以民”的殷鑒不遠,周成王封蔡仲為諸侯時,就滿懷憂懼地告誡蔡仲:“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意思是說,上天對于人并沒有親疏,唯有有德者才能得到上天的輔祐;民心并不是永遠不變的,只有不斷地給他實實在在的好處,才能對你心懷感念。這是西周早期最高統治者懲前毖后,念念不忘“商亡以民”的前車之鑒,時刻牢記“周革商鼎”的成功經驗,視民心為萬世永賴之基。

      降及春秋,諸侯之強弱全仰民眾之聚散、民心之向背,已成為有目共睹的不爭之實。因此,凡欲強其國、成就霸業的君王,對于如何爭得民心就更加關注。后來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曾問其謀臣管仲:“王者以何為貴?”管仲回答說:“貴天。”齊桓公聽后,遂仰而視天。管仲連忙解釋說:“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詩》云:‘人而無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齊桓公納其言,遂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現今所存諸子百家的著述中,“安民則惠”、“安民而宥宗卿”、“愛民而已”、“仁民而愛物”、“恤民為德”、“恤民不倦”一類的議論,可謂是俯拾皆是。其中,膾炙人口的就是孟子所說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在整個封建時代,孟子此語一直是勵精圖治者的座右銘。

      到了漢朝,“貴民”之說又發展成為“民本”思想。如《淮南子》載:“國主之有民也,猶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則本固,基美則上寧。”將“民”視為國家的根本。《劉子》“貴農篇”載:“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民恃衣食猶魚之須水,國之恃民如人之倚足。魚無水則不得而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國失民亦不可以治。”生動地闡明了國與民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

      概括為政之道,賈誼得出結論說:“夫民者,萬世之本也。”根據這個結論,賈誼告誡為政者,為政之要,須切記“民不可欺”、“民不可不畏”、“不可與民為敵”,應時刻以“敬士愛民”為懷。他說:“凡居于上位者,簡士苦民者是謂愚,敬士愛民者是謂智。夫愚、智,士民命之也。”指明了怎樣做是愚蠢的、怎樣做是聰明的,而且到底是愚蠢,還是聰明,要由百姓說了算。最后,賈誼又舉述堯、舜、禹、湯以愛民治天下的經驗,桀、紂以虐民失天下的教訓,指出:民本不可輕,“輕本不祥,實為身殃”,并大聲疾呼“戒之哉!戒之哉!”

      賈誼身處西漢文、景之治的盛世,而能居安思危,以“民本論”來發聾振聵,的確是難能可貴的。賈誼的“民本論”,其說不可謂不精,其理不可謂不明,其情不可謂不真,其意不可謂不切。然而,其后的為政者,往往不能信而從之,履而行之。自西漢以后,朝代更迭,江山易姓,多少頂皇冠落地,多少人黃袍加身,歷史將“民乃萬世之本”的鏡鑒研磨的更加明亮。

      漢代以降迄于隋唐,其間,雖有三國時駱統所言“財須民生,強賴民力,威恃民勢,福由民殖”;謝淵、謝宏等所陳“國以民為本”;陸凱所論“民者國之根也”;唐貞觀時,太宗君臣有四次舟水之論,引古語“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來規誡警醒自己。然而,多是蹈襲前人舊語,并未有所發明。

      直至北宋仁宗時期,去漢朝文、景之治一千一百多年以后,名臣石介目睹當時的內憂外患,追考歷代史實,再次對“民本”思想作了系統的闡發。

      石介在其給宋仁宗所上《論根本策》的奏議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善為天下者,不視其治亂,視民而已。民者,國之根本也。天下雖亂,民心未離,不足憂也。天下雖治,民心離,可憂也。”揭示了民心之離否,與天下治亂的關系。然后,又深刻地分析了“天下國家”的本質。他說:“人皆曰天下國家,孰為天下?孰為國家?民而已。有民則有天下、有國家,無民則天下空虛矣,國家名號矣。空虛不可居,名號不足守。”

      進而他又對民與天下存亡、國家盛衰的關系,進行了闡述:“自古四夷不能亡國,大臣不能亡國,惟民能亡國。”因為,“民,國之根本也,未有根本亡而枝葉存者”。他列舉歷史上的教訓:“桀之亡以民也,紂之亡亦以民也,秦之亡亦以民也。”怒斥以往的“昏君庸主,不知民為天下國家之根本,以草莽視民,以鹿豕視民”,最終招致民眾離叛、天下國家傾喪的惡果。同時,他還舉示了民心可賴的歷史經驗。雖然,“漢有平城之危、諸呂之難、七國之反、王莽之奪”,但是“漢終不亡”,因為“民心未去也”。盡管“唐有武氏之變、祿山之禍”、“諸侯之叛”,而“唐終不亡”,原因也在于“民心未去也”。他究其根由說:“四夷、大臣非不能亡國,民心尚在也。”由于“漢高祖、文、景,唐太宗,其有以結民心之固”,即漢、唐之初都有一套得民心的政策,雖王莽篡漢,而民思漢恩未已,所以“光武乘之中興”;唐朝武氏、安祿山、諸侯之亂,“唐已亡矣,而民尚思唐德未已”,所以唐朝終于支撐了近三百年。

      綜合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石介得出了以下結論:“民之未叛也,雖四夷之強、諸侯之位、大臣之勢,足以移國、足傾天下,而終不能亡也”;“民之叛也,雖以百里、雖以匹夫,猶能亡國”。

      據此,石介誡勸宋朝最高統治者,“不敢侮于鰥寡,不可以匹夫待民”,希望宋仁宗洞察歷史明鑒,深曉“民乃根本”之理,永存“養民”之“愛心”,采取“擇郡縣守令”、“省差役、罷支移、停貢獻”,“抑兼并、斥游惰”等政策,以“息民之困”來鞏固民心,從而實現天下國家的長治久安。

      石介的這篇《論根本策》,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可以說是前越古人、后無來者的精彩篇章。在石介之后,南宋及元、明、清三代,將近八百年的時間里,凡論及“民本”的文章,多是只言片語、支離破碎,無一可取,而沒能出其右者。雖然亦有人曾經尖銳地指出:“人心有神,非可文欺。真德實義可以系其心,而非虛詞矯情所能誘;深仁厚澤可以感其心,而非小術淺惠所能留。”但是,遠不及石介《論根本策》系統、完整。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雖然有孟子、賈誼、石介等有識之士,對“民本”思想作了精辟的闡述,雖然也有一些明君賢臣十分重視“民本”與“民心”,“民本”思想亦可謂是源遠流長,但是,歷代最高統治者中,時常會有人將孟子、賈誼、石介等有識之士的議論置若罔聞,皇帝終歸是皇帝,庶民終歸是庶民,天子總是萬歲,百姓只能山呼,其結果總是不以前車為鑒、重蹈覆車之轍,總是一朝一代地讓后人哀之。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時至今日,中國古代“以民為本”的思想并沒有過時,而且永遠也不會過時,因此,回顧并以便繼承與發揚古人的思想精華,仍然是一件很有現實意義的事情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午色综合夜啪|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麻豆| 午夜激情影院综合|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东京热 |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91久久综合| 亚洲第一综合色|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超碰|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狠狠的干综合网|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AⅤ天堂|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伊人成色综合网| 久久精品综合网|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