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錯過的最大人才沒有之一 其能力勝十個諸葛亮
在漢末三國時代,蜀昭烈帝劉備在起家轉戰天下的過程中,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了許多曾經跟隨他的人才流失,比如魏國的名將田豫、兩次打敗孫權的陳登、名臣袁渙,東萊太史慈等人,這些人在后來,以時間充分證明了這些曾經跟隨過他的人,能力有多么的強悍。
今天,我們看了《三國演義》,對于諸葛亮的文治武功是非常敬佩的,雖然在他主政的期間,出現過“事必躬親”等一些很不好的事情,但是從總體來說,諸葛亮還是蠻有能力的。
在諸葛亮死后數十年,蜀漢每況愈下,國中雖有名臣良將,但其主政統軍的人物基本上是劉備時代留下的老本,新生代特別的少,究其原因在于蜀漢缺少一位真正的內政大才。
其一:蜀漢人才選拔沿襲了兩漢的察舉制和孝廉制,雖有創新,但是換湯不換藥,相比較蜀吳兩國,魏國實行的九品中正制度,符合了時代的現實需求,使得魏國的人才輩出,三國后期魏國一國人才數量遠勝于蜀吳之和。
1其二:蜀漢制定的統治法典。雖然亂世重典,可是擁有一個好的法典,對于統治來說有很大的好處,終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均各自立法,蜀國有《蜀科》,吳國不詳,魏國有《魏律》,但就當時而言,最有影響、最具代表性的法典是《魏律》。
對于以上兩點,均是劉備曾經錯過的人才陳群所為,在其一生中,不僅制定出九品中正制度,制定出《魏律》,而且還特別善于教導子女,其兒子陳泰是魏國名將,多次打敗姜維的進攻。如若劉備能夠擁有陳群,將在國朝選拔人才和政治制度上面強魏吳一籌,亦有可能以陳群善于選拔和教育之能,讓陳群好好的教育劉禪,使其成才,這才是蜀漢的大幸。
失去陳群,這才是劉備的不幸,以一州之地,對抗擁有九州之地的魏國,政治軍事經濟全不占優,再加上一個“無能”的劉禪,復漢之業何其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