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不為權貴折腰的唐代名相李元纮
李元纮是唐朝玄宗年間的宰相,有關李元纮簡介,相關史書都有記載。通過李元纮簡介得知,李元纮是陜西西安人士,雖然不知道李元纮生于何年,但是史書有記載李元纮卒于公元733年。李元纮本來姓丙,曾祖父獲賜李姓,于是后代便改姓李氏。李元纮的父親名為李道廣,曾在唐朝廷擔任殿中監一職。
李元纮
李元纮年輕時,努力勤奮,初入唐朝廷時擔任涇州司兵參軍一職,后來又擔任雍州司戶參軍、潤州司馬等職位。李元纮在治理政事上很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經由他治理的地方,都獲得了不錯的政績。由此,李元纮得到了君主的重用。開元年間,李元纮曾擔任萬年縣令一職。李元纮在當地征發賦役的時候,做到了公正公開,當地的百姓十分佩服李元纮。唐玄宗得知后,便讓李元纮擔任京兆尹一職,并讓他負責疏通三輔佐鏡河道一事。
當時,王公貴族們利用自己的職權,都在河渠兩岸修建碾硙,讓河渠中的水不能流入下游百姓農田。李元纮得知后,立馬派遣官兵拆除了王公貴族們修建的碾硙。百姓的農田得到了灌溉,因此百姓們對李元纮十分稱頌。此后,李元纮一直為輔佐唐玄宗處理政事而建言獻策。李元纮擔任宰相期間,一直和同列宰相杜暹發生政事上的分歧。兩人經常在大殿上發生爭論,這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滿。公元729年,唐玄宗罷免了李元纮的宰相之位。
李元纮的故事
史書在記載李元纮生平經歷的同時,也有提及李元纮的故事。通過得知李元纮的故事,有助于后人了解李元纮的人格魅力。話說,李元纮在唐中宗年間擔任雍州司戶時,接到當地一家寺廟的投訴。這家寺廟主持說,有一天一群彪形大漢搶走了廟里的大石磨。這個大石磨是僧人們用來磨面的工具,如果沒有了它,僧人們就沒法生活。
李元纮劇照(左一)
李元纮得知后,立馬派遣手下查找這只大石磨的下落。經過探查得知,這只大石磨被太平公主的家人奪去了。眾所周知,太平公主為人霸道,并且囂張跋扈,前些天太平公主來寺廟上香時,看中了寺院中水動石磨,便想占為己有。太平公主的家人們了解了她的心思,便搶走了這個大石磨。李元纮了解事情原委后,決定依法辦事。當時,李元纮只是區區一個八品小官,面對權貴勢力,李元纮并沒有退縮妥協。
為了幫助寺廟奪回大石磨,他決定給太平公主下達判決,讓太平公主迅速將大石磨物歸原主。判決法令一出,寺院僧人們紛紛稱頌李元纮是一位公正執法的好官。但是李元纮的頂頭上司竇懷貞卻嚇破了膽。竇懷貞為了不和太平公主敵對,便讓李元纮撤回判令。李元纮見自己的上司為了迎合權貴,連國家法律也不遵守,不由得怒火中燒。李元纮不但沒有改掉判令,反而在判令末尾加了一句話:“南山或可改移,此案終無動搖!”不久之后,明知理虧的太平公主便讓家人將大石磨物歸原主。
李元纮的評價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提到了對李元纮的評價。司馬光說:“上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纮、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也。”司馬遷通過講述唐朝歷代宰相的長處,來折射出對自己李元纮的稱頌。李元纮之所以被后人稱頌,其原因在于李元纮做到了為民謀利。
李元纮畫像
話說,李元纮擔任宰相一職之前,在很多地方擔任過地方官一職。李元纮憑借自己在政事上的見解,作出了很多實際業績。李元纮不俗的政績不但得到了君主的賞識,同時也得到了各地百姓的稱頌。就拿李元纮拆掉碾硙一事來說,李元纮在拆除碾硙之前,就已經知道這些碾硙是王公貴族們修建的。如果拆掉它們的話,勢必引起貴族階層的憎恨。但是,李元纮并沒有停止拆除碾硙的決心,他讓下屬們及時拆除了貴族階層在上游修建的碾硙,這才讓下游百姓們的農田及時得到了澆灌。
由此可見,李元纮是一位不畏強權,勇于為百姓謀福利的人。除此之外,唐睿宗年間的宰相宋璟也曾概括過對李元纮的評價。宋璟用溢美之詞毫不掩飾地對李元纮表示了的贊賞,宋璟認為李元纮是一位有才干,有品德的宰相,朝廷因為有李元纮,對統治者來說,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通過后人對李元纮的評價可知,李元纮的確是一位值得稱頌的好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