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歷史上漢文帝劉恒是什么時候駕崩的
歷史上的劉恒是漢朝的第三個皇帝,高祖劉邦的兒子,高祖劉邦的正妻呂雉是個心狠手辣的人物,當時呂雉為后,劉恒與他的母親薄姬在宮里的日子很不好過。為了結束這如履薄冰的日子,薄姬母子才想到般出漢宮,封地為王。這才有了歷史的劉恒。
劉恒畫像
劉邦一生共有八子,而呂后僅生了一個惠帝劉盈,在惠帝去世之后,呂后為了自己獨攬大權,便將劉邦的孩子通通害死,只留下了劉恒和劉章。劉恒因為母親薄姬的緣故,從小便被人冷落,薄姬本是漢宮里的一名宮女,后有幸被劉邦寵幸一次才有了劉恒,也正是因為薄姬出生卑微,才讓呂后對劉恒放低戒備,沒有取其性命。呂后將死的時候,劉章怕呂家人壟斷權政,便起義。劉恒當時已是代王,起到沖鋒作用。
守住漢朝以后,劉章又聽了王后的話,讓代王劉恒做了皇帝,歷史上的劉恒終于成了漢朝的文帝,漢文帝在世時把漢朝推向了昌盛時代,百姓富足安樂,所以說歷史上的劉恒是個難得的好皇帝。也正是由于劉恒知道自己的王位來之不易,便更內憂外患,歷史上的劉恒是出了名的小心謹慎,當時的朝廷人員劉恒只敢用自己的親信,后更迷上了用占卜之術來判斷吉兇,雖然歷代君王迷信占卜的不少,但劉恒卻是真的步步為營,不容得自己走錯一步。
劉恒這個漢文帝在位23年,日日憂心朝政,批閱奏折,怪不得當初當初劉章會主動放棄王位了,看來也是個明智選擇。
劉恒什么時候死的
劉恒于公元前202年出生,為漢文帝的時間是23年的時光,在公元前157年病逝。在劉恒24歲之前,劉恒一直是以代王的身份生活在代國,不僅遠離朝政也不干預朝政,加上劉邦對他們母子的不寵愛,他們也漸漸被忽略。
在公元前180年,周勃陳平等漢朝舊臣誅滅了呂氏集團,則擁戴寬厚仁德,有治理經驗的劉恒,其實就當初的形勢來看,周勃他們是和劉襄劉章一起誅滅的呂氏勢力,劉襄又作為劉肥長子,是劉邦的長孫,加上是平定呂氏之亂的最大功臣,應該是由劉襄來繼承皇位才是。
《大風歌》劉牧飾演的劉恒劇照
對于這個問題則有兩方面的見解,一是劉襄的能力很強,加上他弟弟劉章,他們兩兄弟能力過人,對于周勃他們這群朝廷舊臣來說不是很好,因為帝王能力越強,這些大臣所能掌握的權力就越少,所以他們寧愿選擇在邊界管理的代王。代王因為害怕遭受呂氏毒手一直低調溫和,在周勃他們看來就是個軟柿子,比較好掌控,那么他們的勢力就不會被壓倒。
二來,因為周勃他們知道劉襄的舅舅是一個很有企圖心的人,為了避免再次發生呂氏奪權的事件,周勃他們便放棄擁立劉襄為帝,杜絕了這個情況的發生就不會再次紊亂朝綱,使劉邦辛苦打下的劉氏天下改姓。
還有當時呂后逝世前擁立的傀儡皇帝劉弘,周勃他們認為劉弘可能不是劉邦的血統,于是選擇了擁有純正劉氏血統的劉恒是非常明智的決定。不管是從什么原因來擁立劉恒為帝,從歷史來看,劉恒在帝位的所作所為為百姓擁戴,這個決定是十分正確的。
劉恒下一個皇帝是誰
劉恒是歷史上一個寬厚仁愛、治國有方的好君王,他在位期間,國家經濟發達,人民生活富裕,開創了一個盛世。他去世后,他的第五個兒子劉啟即位,稱漢景帝,他繼承和發展了劉恒的事業,開創了“文景之治”,為“漢武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劉恒下一個皇帝是誰,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就是同樣賢明的漢景帝劉啟。
劉啟畫像
劉啟在位16年,公元前154年,“七國之亂”爆發,由七個諸侯王組成的叛軍打著誅殺晁錯、安定國家的旗號進行反叛作亂。漢景帝派周亞夫用三個月將叛亂徹底平定,并趁機收回諸侯王國的權利,徹底解決了諸侯割據的歷史問題。
劉恒在位期間,曾采用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劉恒下一個皇帝劉啟也同樣采取了這個手段,減輕百姓的賦稅徭役,恩威并施,恢復因戰爭帶來的破壞,讓人民的負擔大大減輕,百姓生活富裕,安居樂業,保證了國家的長久穩定。
景帝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到達了很高的程度,所以他特別重視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他允許各種學派的發展,積極提拔有能力的文化人,使朝廷上下彌漫著文化帶來的書香氣味。
劉啟作為劉恒下一任皇帝,繼承了父親的優點和治國理政的好方法,為漢朝的發展和興盛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決定性作用,也為后來的盛世鋪平了道路,鏟除了關于諸侯問題的阻攔,讓漢朝進入了全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