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文定王后是怎樣的 文定王后評價
在2003年著名的韓國電視劇《大長今》中,文定王后一角由樸貞淑飾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實歷史上的文定王后是怎么樣的呢?
影視劇中的文定王后
文定王后出生于一個特殊的時期,當時正是李氏朝鮮的中期。文定王后一生經歷了三個朝鮮王的時代,且名重一時,權傾天下。
文定王后姓尹,當時的尹家是李氏朝鮮中重要的外戚。其中文定王后的遠房叔叔的妹妹,章敬王后便是朝鮮中宗李懌的第二任王后。章敬王后生下一子,后來登基成為了李氏朝鮮的第十二任君王仁宗李峼的生母。章敬王后死后,文定王后在家族的引薦和安排下,成為了朝鮮中宗的第三任王后。在成為王后之后,文定王后也生下一子,便是后來的明宗李峘。
在皇位繼承的問題上,以文定王后和她的哥哥尹元衡為首的小尹派,跟以章敬王后的哥哥尹任為首的大尹派,發生了激烈的沖突。但是當時的朝鮮屬于明朝的附屬國,一切政治程序都按照明朝的程序進行。而在中國明朝對于立皇儲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便是先嫡后長,長幼相序,兄終弟及。在這樣一個原則上,李峼身為中宗嫡長子,自然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所以這場權力的斗爭,結果在中宗死后,仁宗李峼登基為帝。
但是仁宗李峼登基不到一年,就突然暴斃,所以文定王后的兒子李峘就順理成章繼承了他哥哥的帝位,文定王后垂簾聽政。由此,小尹派的權力到達了巔峰,也大肆打壓大尹派的官員,他們的所作所為日漸跋扈。
直到公元1553年,明宗李峘年滿二十周歲親政后,小尹派的勢力才得到了遏制。但是文定皇后仍時不時帝干涉朝政,使得李峘的不少政策無法推行。
歷史上的文定王后于1565年去世,隨著她的去世,小尹派的勢力也終于走到了盡頭,小尹派的骨干如文定王后的哥哥尹元衡等人先后被撤職流放。
文定王后評價
在朝鮮的歷史中,對于歷代王后的評價,一般頗多溢美之詞,但是唯獨對于文定王后評價,卻是褒貶各持兩端。
影視劇中的文定王后
在朝鮮對文定王后評價中說到,她“自少貞靜,端一孝敬,慈惠聰明”,這短短的十二個字,就已經突出了其幾個特點,她小的時候嫻靜文雅,不僅對父母孝順,而且還生得聰明。之后又說到她父母死后,她丁憂三年,“似同成人”。如果讀過一些中國史書的人都會發現,但凡大人物的父母早喪,他們變會表現出一種類似成人的表現,如南宋的陳俊卿等。從一點可以看出,有大作為的人,一般都有一種少年老成的特點。而文定王后也恰恰擁有了這個特點。
據說有一次,中宗得了病,文定王后一直在旁邊伺候著,舉止行為非常得宜,深受后宮眾人的贊賞。但中宗病好之后,和她一起談論國事,文定王后說:“如果賞賜和刑罰不能適當,就算十個皇帝也難以治理好一個國家。想要治理好國家,必須親君子,遠小人。”她的一番話,得到了當時的中宗皇帝的高度贊揚。而在之后文定王后垂簾聽政期間,她也確實做到了賞罰分明,就算是皇親貴族犯法,她也按照法典照辦不誤。
在文定王后執政期間,佛教也得到了較大的發揚。有個僧人法號普雨,正是受到了文定王后的恩惠而宣揚佛教,使得佛教在朝鮮國內廣為流傳。
而對文定王后評價反面的,主要是因為她發動了“乙巳士禍”。她和她的哥哥尹元衡誣陷當時他們的政敵,大尹派的首領尹任和中宗的庶子鳳城君謀反,從而讓他們先后被誅殺。這其實是一種在政治中對敵對勢力的打擊動作,卻成為了朝鮮歷史上的四大士禍之一。也正因為如此,文定王后死后也廣為后人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