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使賈人載鹽故事 秦穆公謂伯樂思想解密
秦穆公使賈人載鹽,是古時候的文言文,翻譯成現代通俗易懂的話,其意思是秦朝的穆公讓商人們去運載食鹽。那秦穆公為何讓商人們為他運載食鹽呢?運載食鹽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嗎?如果發生了那又是什么事情呢?
秦穆公繼位于早秦時期,那時的秦國十分的弱小,被諸國瞧不起,并繼而任意欺壓。秦國所處的地勢使得土壤不太豐富,農產品種植很多,但收獲很少,所以秦國人民的日常用品很多都需要從外國采購輸入本國,這樣才能滿足本國的需求。
這時候,正好食鹽很匱乏,秦穆公就交給商人們一個任務,讓他們去運載一些食鹽進秦國,以滿足民生的需求。商人們并不愿意親自去做這個事情,便出價了5張羊皮,萬里挑一的找到了百里奚,并讓百里奚去完成運載食鹽的任務,最終百里奚成功的完成了交代的任務。
秦穆公親自去接見了百里奚,發現運載食鹽的牛長的很好,并沒有因為勞累有一絲絲孱弱之勢,他就向百里奚請教如何能讓牛長如此之好。百里奚說出了自己的觀念,因為牛很辛苦,所以我總是找到很好的草去喂養它,并讓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如果遇到危險的時候,我一定會將他保護的很好,這樣他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務。
秦穆公聽后,深思一番,深深覺得這話十分有理,終拜百里奚為相,請他輔佐秦國的朝政,并取得很好的成果。
秦穆公謂伯樂思想解密
伯樂何解?其實伯樂的本意是指一個人,是一個職位為馬夫的人,他有著過人的眼光,能察旁人所不能察,具有遠見性,十分善于發現好的馬,這種馬被稱為千里馬。
謂,是什么意思呢?有三層意思,第一個是被稱為;第二個是告訴,對......說;第三個是評論。
那這里秦穆公謂伯樂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是第二層意思,全句翻譯過來便是秦穆公對伯樂說,而歷史上確實是有這層典故的,伯樂孫陽也的確是在秦穆公時代出現的人,故事的大體意思是秦穆公想尋找好的馬匹以備戰爭之需,為此他請教了孫陽,問他子孫里是否有識馬之人,孫陽給他引薦了一個人,九方皋,說得此人十分有才,當九方皋為秦穆公尋的馬匹是對秦穆公說是一匹黃色的馬,但當秦穆公親眼所見,卻發現這匹馬并非黃色而是黑色,他大怒去責問孫陽,孫陽長嘆一聲說,這才是九方皋,觀馬已不在乎外表而只在乎其內在,真高人也,最終秦穆公親自驗證了此馬果然不同凡響,是匹好馬。
但我卻覺得秦穆公謂伯樂是第一層意思,全句意思為秦穆公被稱為一名伯樂,何以見得呢?秦穆公作為一代良君,他有著慧眼識英雄的眼光,在他當政時期,便發現了孫陽、百里奚等有才之臣,并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加以任用,并最終消滅了晉國,完成了秦國歷史進程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秦穆公嘗出而亡其駿馬是什么意思
秦穆公嘗出而亡其駿馬,是一個古代的關于秦朝君主秦穆公的小故事,它講述的是什么?又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故事本身,這個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是秦朝,那時候秦國君主秦穆公十分愛馬,很珍惜自己的坐騎,曾經找過伯樂孫陽讓他為其相馬,最終由孫陽舉薦的人才幫他找到了一匹好馬。所以對于此馬,穆公是十分看重的,一天這匹愛馬走失了,他獨自一人出外尋找愛馬,慢慢的與跟隨的人分開了,越走越遠,最后發現有一群人圍火而爐,走近一看,才發現那群人吃的正是自己的馬,秦穆公對他們說這是我的馬,當這些人知道穆公身份后,紛紛驚恐無比,以為穆公必定會將他們處死,但沒想到穆公卻說,吃肉一定要配好酒,我給你們弄點酒好了。
過了幾年,秦國和晉國大戰,秦穆公被晉國逼入死角,隨時可能會殞命,當穆公已經做好就義的準備時,突然發現不知從何處沖出來一群人,這群人將晉國軍隊重重包圍,將秦國的必敗占據扭敗為勝,并殺死了當時的晉惠公,最終秦國此戰役取得大勝。
那么這個故事,留下了很多啟示,我們就一點而談,秦穆公重視百姓的姓名,當得知他們吃馬肉時第一反應是如果沒酒會害死人命,為此立即給他們倒了美酒,不求回報,讓這些人吃飽喝足,該干嘛干嘛去,但是正是因為這顆不求回報的心,讓穆公在危難重重時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報,這就是施恩不忘報而得到了好的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