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與“河伯娶妻”的故事有何關系?
2017-02-21 15:47:1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說到“河伯娶妻”,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你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哪里嗎?當然,既然說到了“河伯娶妻”,那我們在此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
說到“河伯娶妻”,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你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哪里嗎?當然,既然說到了“河伯娶妻”,那我們在此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西門豹。西門豹,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421年)魏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他在鄴地(今臨漳)當縣令時,揭穿巫婆神怪借河伯娶媳婦殘害民女,搜刮錢財的事,已家喻戶曉,但他興修水利造福百姓的事跡卻鮮為人知。
揭穿了巫婆神怪的種種騙局以后,西門豹就請來魏國的能工巧匠一起察看漳水地形,進行規劃設計,隨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在20里的漳河段上建筑了12道低溢流堰,每堰上游都開一個引水口,設閘門控制。每口開鑿一條渠道,共12條渠道,使境內農田都能得到灌溉,這就是著名的“引漳十二渠”,是我國最早的多首制大型引水渠系。
據歷史記載和解放后對工程遺址的考察,引漳十二渠的渠首是在漳水出山口處,即沖積扇上部,引水口都在漳水南岸。那里地勢很高,土質堅硬,河床穩定,引水方便。加之河水含泥沙量大,設計采取多水口方式,能夠獲得良好的灌溉效益,這說明當時的水利工程技術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引漳十二渠在大水時可以分泄漳河洪水,干旱時可以用來灌田十余萬畝。漳水含有大量的細顆粒泥沙,有機質肥料豐富,引水灌田不僅可以補充作物需水,而且能夠落淤肥田,遍布于十二渠兩岸的鹽堿地也因此得到了改良,使鄴的田地“成為膏腴”,每畝糧食產量較修渠前提高了8倍以上。水利的開發加速了經濟的發展,魏國也隨之富強起來。西門豹死后,鄴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興建了西門豹大夫廟和投巫池。宋、明、清三朝還為他樹立了碑碣,紀念這位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