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哲毅皇后狀元出身 因為不受慈禧待見而慘死
科舉是古代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狀元更是個中的翹楚。據不完全統計,清朝從順治年間到光緒年間的兩百多年里,共選出過114名狀元,而這么多個狀元中,只有一名狀元的女兒有幸成為大清的皇后。這位狀元就是大清“立國二百數十年,滿、蒙人試漢文”惟一獲得狀元桂冠的蒙古族狀元崇綺。這位狀元的女兒就是后來被謚為“孝哲毅皇后”的阿魯特氏,是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的皇后。
當初咸豐皇帝在熱河病重,深知命不久矣,于是立下兩宮太后與八大臣共同輔佐幼帝的遺命。但是,咸豐帝死后沒多久,就發生了辛酉政變,八大臣的權利被剝奪,形成了兩宮太后共同輔佐幼帝的局面。阿魯特氏不僅是崇琦狀元的女兒,更是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外孫女,也就是慈禧死對頭的孫女。由此也為慈禧討厭阿魯特氏埋下了禍根。
當時,同治已經成人,面臨著選皇后的題目。慈安偏向于阿魯特氏,認為她賢惠貞靜,而同治的親生母親慈禧意在鳳秀之女,慈安就讓同治自己選擇。誰知道同治也選擇了阿魯特氏,違背了生母慈禧的意愿。慈禧因此更加討厭阿魯特氏。
兩人成親之后,由于皇后也是自己選中的,合乎自己的心意,同治和阿魯特氏也是恩愛甚篤。慈禧本就因為立后之事而一肚子火,看到他們恩愛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于是時時干擾他們的夫妻生活,同治帝無法,又不能忤逆自己生母,于是經常獨居乾清宮。剛剛新婚的阿魯特氏,沒有享受多久婚姻的甜蜜,就被迫過起了形單影只的生活。
而阿魯特氏本身性格也太過耿直,她身邊的人見此總是勸她要和慈禧搞好關系,要不然后位危矣。但是阿魯特氏認為i阿,自己乃是堂堂正正從大清門迎娶的皇后,沒有那么容易被打垮。誰知道她的這番說法又被有心人傳到慈禧的耳朵里,慈禧聽了更加生氣,因為她自己本身是秀女出身,沒有經過大清門,慈禧更加認定阿魯特氏是在挑釁自己。
討厭一個人,那么無論她做什么,總有理由說她的不是。同治生病時,阿魯特氏心中著急,礙于慈禧而不敢去侍奉,慈禧責怪她“妖婢無夫婦情”;而當阿魯特氏忍不住去探望的時候,并且親手為同治擦拭膿血,慈禧又罵她“妖婢,此時爾猶狐媚,必欲死爾夫耶?”阿魯特氏左右為難,怎么做也討不出好來,這就是所謂的做什么都是錯。
慈禧向來不喜歡阿魯特氏,但是同治帝活著時,即使慈禧再不喜歡她,總也還有同治護著她,后來同治一死,慈禧又要另立同治帝的堂弟載湉(也是慈禧外甥)為嗣皇帝,也就是后來的光緒帝,而不顧阿魯特氏此時已經懷著身孕,將阿魯特氏推向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
所以她必須死,靠山已無,地位尷尬,阿魯特氏整日以淚以面,她的父親崇琦進宮去看她,看到女兒這么痛苦,于是請奏慈禧應該怎么辦。慈禧就回說,“既然皇后這么思念皇帝,不如隨皇帝一起去。”判了阿魯特氏的死刑。這時正巧女兒阿魯特氏寫來了一張字條,征詢父親自己現在應該怎么辦,崇綺便在字條上批了一個“死”字。沒有多少天,阿魯特氏便死了。
關于慈禧為什么寧愿立自己的外甥慈禧,也不愿意指望阿魯特氏肚子里的孩子,正是因為她知道,如果扶持的是阿魯特氏的孩子,那么自己將來的地位就會變得岌岌可危,到時候,阿魯特氏才是真正的皇太后,而自己手中的權利可能會被阿魯特氏剝奪,但是如果立載恬,因為他年紀尚小,還屬于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圍,明顯要比能夠母憑子貴的阿魯特氏好得多,加上本身對阿魯特氏的討厭,也就奠定了阿魯特氏必須死的結局。(原文來自小D雜談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