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奸汪精衛軼事 竟曾因主張抗日而遭到排擠
2017-02-15 04:24:3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汪精衛是抗戰時期的天字第一號漢奸。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汪精衛也有過一段因抗日被逼辭職的往事。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當天,汪精衛
汪精衛是抗戰時期的天字第一號漢奸。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汪精衛也有過一段因抗日被逼辭職的往事。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當天,汪精衛出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內政部長。此時日本大舉進攻上海,并威脅到南京的安全。國民政府決定遷都洛陽。也就是在行都洛陽,汪精衛發表了其著名的國是主張,謂“軍事上抵抗,外交上交涉,冀不失領土,不喪主權”。
然“抵抗”馬上被證實為空談,因為掌握兵權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正在江西忙著第四次“剿共”。汪精衛眼看依靠蔣介石保上海無望,便寄希望于統兵百萬的張學良。不料,張學良卻稱他遵循既定“鞏固后方,推進前方,保衛地方,擁護中央”的方針,若要出兵,開價月給餉費500萬。在此情形下,親汪精衛的上海守軍蔡廷鍇部在與近20萬日軍相持33天、付出了重大傷亡后,由于寡不敵眾,最終被迫撤退。
1932年7月19日,日軍侵犯熱河。22日,汪精衛電令張學良出兵抵抗;但張學良拒不執行命令,還回電暗示汪無權指揮華北軍事。汪精衛無奈,請蔣介石回南京共商對策,但蔣介石對張學良持包庇態度,也不表態。張學良又屢屢借口抗日,向南京中央政府索要巨款。汪精衛一氣之下,于8月6日提出辭職,蔣介石急忙“懇切挽勸”。不料其后,東北軍將領和宋哲元等北方將領57人公開發表宣言,誓與張少帥共進退,更是將汪精衛逼入絕境。在此情況下,8月22日,國民黨中常會決定:行政院院長一職以副院長宋子文代理。這一場汪張沖突的最后結果,竟是汪去張留。
此事對汪精衛影響甚大。在遭遇一次次主政挫折之后,曾經主張積極抗戰的汪精衛終于完全改變了立場,日益轉向消極妥協,最后竟走上了叛國投敵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