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掌柜陳云 黨內第一算盤手李先念叫他老師
陳云在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中,以善抓經濟而聞名,是著名的“經濟專家”、“紅色掌柜”。
陳云出身很苦,父母早亡,是舅父母將其撫養成人。小時候,他在舅父母開的小酒店打工,后到商務印書館當學徒,在這里他練就了一手打算盤的好手藝。參加革命后,他長期從事財經工作,為革命的發展和勝利,為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國建立之初,工商業資本家認為,中國共產黨在軍事方面有才能,可以打100分;在政治方面,統一戰線工作做得很好,可以打80分;但經濟工作缺乏人才,要打0分。而當陳云成功地組織與領導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和調整工商業之后,他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共產黨在經濟工作上也是有奇才的,并稱陳云為“共產黨的財經專家”。
李先念曾對他的部下說:“我一生有兩個老師,一個是徐帥,教會我打仗,一個是陳云同志,教我管經濟。”
陳云一生與算賬和算盤結緣。過去沒有計算機,從事財經工作主要靠算盤計算。陳云在任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時,總是算盤不離手,時刻噼噼啪啪地打算盤,掌管著全國的財政,為此,人們稱他為“黨內第一算盤手”。和他一起共事的馬寅初,對他打算盤的過硬功夫深感敬佩,他看到陳云使用的算盤已經很舊,而且質量也不太好,便把他在上海立信會計學校兼課時,潘序倫校長送給他的那把硬木算盤拿來送給陳云。陳云說:“馬老,你的美意我領了,但我這把舊算盤還可以用,而且用得很順手,你這把還是留著自己用吧?!瘪R寅初說:“寶劍贈壯士,紅粉贈佳人。現在我已多日不用,留著又沒有什么用處,還是送給你,發揮更大的作用吧!如果你執意不肯要,就算我借給你的,以后如果我有用它的時候,隨時再取回如何?”陳云被馬寅初的一片誠意所感動,便笑著說:“那好,就算我借你的,用不用我打個借條呀?”馬寅初忙說:“不用,不用!”說罷,兩人都會心地笑了起來。從此,陳云便用上了馬寅初這把硬木算盤,打起來,聲音更響亮、更清脆了。
陳云認為,會打算盤會算賬,是財經工作人員必備的基本功。然而對財經工作領導者來說,光會算賬,會打算盤還不夠,還要學會打“大算盤”。所謂打“大算盤”,就是要善于縱觀全局,從戰略高度去考慮經濟問題,駕馭復雜的形勢和局面。陳云就是一位善于打“大算盤”的經濟專家,他常說,掌管經濟的領導,就要像舊商人中“頭戴瓜皮帽、手拿水煙袋”的人那樣,“拿出一定時間‘踱方步’,考慮戰略性問題”。對于陳云的這種思維特點,毛澤東很欣賞,毛澤東曾在一次會議上說:“他看問題有眼光,比較能干?!?/p>
陳云愛算盤還有一件趣事。1978年,陳云在杭州休養,一天上午,他和夫人于若木去玉泉公園散步,看到公園茶室的女服務員正在用算盤結算茶水賬。陳云走上前去,主動提出要替服務員打算盤。服務員很高興,就將算盤給了陳云,只見陳云手起珠落,靈活自如,不一會就把賬算清了。服務員不認識陳云,驚嘆地說:“你的算盤打得真好啊!是個老會計吧?”陳云為服務員打算盤的情景被隨行人員拍了下來。1981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見到這張照片時,感慨萬千,寫了一首詩:“唯實是求,珠落還起。加減乘除,反復對此。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老謀深算,國之所倚。”這首詩和這幅照片,正是陳云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籌謀劃策、決勝千里的寫照。
陳云這位“紅色掌柜”、“黨內第一算盤手”長期掌管著國家的經濟,經他手的錢財數以億兆,但他總是精打細算,絕不浪費一個銅板。而且公私分明、廉潔奉公、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1959年到1960年,陳云曾因病在蘇杭休養一年,這一年,妻子于若木陪伴著照顧他。按理說,陳云是國家領導人,妻子陪伴照顧他,也可以看作是公務,但陳云不這樣看,他認為妻子沒工作,不應拿工資。于若木回單位后,將這一年的工資退給了單位,單位給她開了一張收據。如今,這張收據珍藏在陳云故居之中。我們從這張收據可以看到老一代革命家的精神是何等的高尚,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