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頭子馬占山打抗日第一槍!北平和平解放
馬占山(1885—1950),著名抗日愛國將領。1885年11月 30日生于吉林懷德縣,祖籍河北省豐潤縣。
1903年,因為把地主家的一匹馬給弄丟了,被抓進官府,遭毒打和關押,并被逼賠償。后來,那匹馬跑回來,地主仍不退錢。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為寇。因善騎射,為人講義氣,不久被推為頭領。
日俄戰爭結束后,清政府對“綠林好漢”進行招撫,他馬占山決定"金盆洗手",帶領弟兄們下山接受清政府收編,后來不久即成為張作霖的騎兵第二軍軍長。被世人稱作“抗日英雄”、“中國的拿破侖”。
1931年“九·一八”事變,馬占山在齊齊哈爾就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率領愛國官兵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打響了抗日第一槍。
1931年11月18日凌晨6時30分,日軍出動飛機和炮兵先后向三間房一線陣地轟擊1小時,守軍以炮還擊,陣地上炮聲隆隆,震撼整個朔北荒原。8時許,日軍在坦克掩護下開始總攻。守軍由于糧食倉儲地被日機炸毀,“不得飲食,疲餓過甚”。空腹苦戰的抗日將士面對數倍之敵毫無懼色,與敵拼死肉搏,喊殺之聲驚天動地,三間房一帶的戰事更是徹夜未停。
盡管中國軍同仇敵愾,個個“奮勇異常”,但連續鏖戰,很多士兵幾日未睡,糧食斷絕,得不到任何增援。當時使用的彈藥系黑龍江守軍長期庫存,很多因發霉而不能用。
在侵略軍源源不斷地得到大量補充和增援的情況下,敵強我弱的局面日趨嚴重。加之陣地被毀,“實在無力支持”下去。18日下午,馬占山將軍不得不痛苦地下令撤出戰斗。19日,日軍5000余人侵占齊齊哈爾,江橋之戰結束。
馳名中外的江橋抗戰,是中國軍隊不顧張學良不抵抗政策而對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規模抵抗。馬占山奮起抗戰,成為民族英雄,瞬間紅透華夏,深受全國人民稱贊。
國內各地報紙都以大字標題報導江橋抗戰。全國各地群眾自動組織慰問團、后援會,捐錢捐物,支援黑龍江省抗戰。上海、哈爾濱等地青年學生紛紛投筆從戎,組織“援馬抗日團”,參加抗日隊伍。有人特制“馬占山牌香煙”,有人上街募捐“馬軍長抗日基金”,馬家軍每天收到慰問品數以噸計。
(江橋抗戰紀念公園內,馬占山將軍的銅像尤為醒目)
1937年“七七”事變后,蔣介石任命馬占山為東北挺進軍總司令兼東北招撫。他堅持同共產黨人合作抗日。
1938年9月,時任東北挺進軍總司令的馬占山,離開重慶返回防地,途經甘泉時意外受傷,隨從急忙把他送往延安醫院急救。在延安期間,毛澤東曾陪同馬占山出席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禮堂舉行的歡迎晚會。晚會上,毛澤東說:“今天開會歡迎始終如一抗戰到底的馬占山將軍,我們要和馬將軍一道,和全國抗戰的人一道,抗戰到底。”
(傅作義)
1948年平津戰役時,馬占山毅然決定棄暗投明,出面幫助傅作義拿定主意和平交出北平城,并向傅建議請鄧寶珊做同中共談判的代表,促使北平和平解放。
遺憾的是,馬占山因患肺癌,1950年逝世于北京,沒能親眼看到中國走向富裕、走向強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