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萬歲 隋朝開國名將卻死于楊廣繼位前夜
因為楊廣連續的國內建設和出兵遠征,再加上遭遇大水,山東地區爆發嚴重的農民起義,其中第一個揭竿而起的農民,叫王薄,江湖人稱“知世郎”。王薄不僅是隋末第一代農民起義軍領袖,還是一位詞曲俱佳的音樂人,作品有《無向遼東浪死歌》,中心思想是,搶豪紳殺地主,不怕官軍,堅決不去遼東參軍。有了王薄領頭,山東的農民起義越來越多,少則幾千人,多則上萬,甚至十多萬的部隊,他們或單獨行動,或合并成更大的起義軍,橫掃山東,然而這些部隊,最后能發展壯大的,多數是跑到了中原,河北、河南一帶。
趁著這股起義潮,王薄經長白山到中原,投靠宇文化及,再進入竇建德的部隊,最后歸順李氏門閥,李閥的家主叫李淵,從小在隋朝皇宮長大,祖父是上柱國李虎,而他的次子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在鎮壓王薄那一波起義潮的官軍中,有一個隋朝將領非常有名,就是他,將山東的起義軍,殺的殺,降的降,最后都落跑到河北或者江淮,這個人叫張須陀,但是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名將輩出的朝代,在張須陀身旁還有一位無法超越的前輩,他就是老張的頂頭上司,史萬歲。
在江湖上,評價楊堅能順利建國,并統一南北,有四位武將功勞最大,他們被認為隋朝開國四大名將,分別是:韓擒虎、賀若弼、高颎,最后就是這位萬歲爺。
史萬歲是陜西西安人,他的老爹和中國網絡游戲界第一千金小姐,史玉柱的女兒同名,叫史靜,史萬歲的父親在北周出任滄州刺史,因為父親的熏陶,史萬歲對軍事很感興趣,喜歡讀兵書。
不僅如此,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天命無常,對前途的茫然無知,是作為一名將領的大忌,于是史萬歲學了一個新手藝,占卜,史冊上的記載,史萬歲精通占卜。
北魏之后的北齊和北周一直都是死對頭,都希望打敗對方,但是隨著高歡和宇文泰的相繼去世,直到公元572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邕,殺死堂哥宇文護之后,整頓軍紀,治理國家,才在三年后,也就是公元575年,北周軍隊大舉進攻北齊。
史萬歲的父親在577年的一場戰役中戰死,同年北周平定北齊,大勝凱旋,作為烈士的兒子,皇帝當然會有所表示,于是年僅28歲的史萬歲,官拜開府儀同三司,襲爵為太平縣公。
開府儀同三司這是個什么官?從一品,開府的意思是有自己的辦公室,人員選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來,事后上報就行,儀同三司是一種禮儀,官員出門要講究排場,儀同三司的意思就是排場和三司一樣大。三司在史料上多次出現,指的是三公三師,都是正一品,無可爭議的百官領袖。三師包括太師、太傅、太保,而三公呢,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當然,官也當了,爵位也到手了,但是軍功還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給史萬歲封賞的那位周武帝宇文邕,一年后在親征突厥的路上生病,回家就去世了,年僅35歲,皇位傳給了長子宇文贇。
這位爺比他老爹可差遠了,現在北境已經統一,宇文贇呢,繼位的時候只有19歲,跟著父親打天下的那幫文臣武將,個個位高權重,家族勢力龐大,不賣小皇帝的面子,沒辦法,只有縱情聲色,沒兩年,縱欲過度,死了,繼位的是宇文闡,6歲。
這場叛亂聲勢浩大,尉遲迥把所有反楊勢力都聯合起來,擁有相州、青州等數十個州,幾十萬軍隊,甚至聯絡突厥和南朝,大有將北周再次分裂的趨勢,楊堅呢,也沒閑著,以韋孝寬為元帥,率領重兵討伐。
當時的史萬歲在行軍總管梁士彥的部隊里,梁士彥是上柱國大將軍,三十二州軍區司令,東南道行臺,也是位老臣,在梁士彥手下,史萬歲表現的非常積極,勇冠三軍,《隋書》里記載,平定尉遲迥叛亂后,史萬歲即被封為大將軍。
這時候的史萬歲,年紀不到四十歲,卻是從一品的大官,軍銜也已經是大將軍級別,人人都認為前途一片光明。
做生意的,最怕金融危機,一戰回到解放前,而在古代當官,雖然高官厚祿,七姨太八姨太的,女人是要多少有多少,但是伴君如伴虎,指不定哪天說錯了什么話,被抄家了。
史萬歲的命運也不好,通過努力,當上了大將軍,但是老板楊堅是通過政變上臺的,對手下這些掌握兵權的,看得很牢,上面提到的梁士彥,就被削去兵權,在家養老,后來還聯合其他人,想復位,被楊堅賜死。
史萬歲雖然沒有叛亂,但是受到了大將軍爾朱績謀反的影響,被貶成了普通士兵,發配前線,到敦煌吃黃沙,守邊境去了。
中國人有句古話叫:是金子總會發光,史萬歲去了敦煌,卻開始了職業生涯,最輝煌的時刻。
當時的黃土高坡,是西突厥的勢力范圍,實力強大,隋朝和突厥幾次交鋒,都沒占到什么好處,而此時的楊堅,正在積蓄力量,準備給突厥一次沉重的打擊,于是那幾年,隋朝邊境主要的事,就是防御。
史萬歲在敦煌,迅速成為當地最勇猛的戰士,帶著小股騎兵,深入突厥境內,帶回大量牛羊馬匹,補充軍需。直到公元583年,隋文帝楊堅決定對突厥展開全面反擊,命令秦州總管竇榮定率領步騎三萬,從涼州出發,一路北上,尋找突厥主力決戰。茫茫大草原,突厥主力不是那么好找的,這次楊堅敢派竇榮定出來,是因為得到情報,阿波可汗寇邊。阿波可汗就是大邏便,在《楊堅為什么會被稱為圣人可汗》一集中出過場,和當時的突厥大可汗攝圖有過節,很明顯,楊堅一直在關注著突厥,這次出兵的目的,就是穩住大邏便,給雙方一個談判的機會,搞內部分裂。而這個機會的產生,就是因為史萬歲。
竇榮定是楊堅的姐夫,世家子弟,在宇文泰那會,就是千牛備身,這是個官職,和狄仁杰的電視劇里,經常出現的千牛衛,性質是一樣的,屬于皇帝的直屬親兵衛隊,和楊堅從小就是好朋友,后來更娶了楊堅的姐姐,成了一家人。
竇榮定出征的時候,本來沒史萬歲什么事,是他自己摸到竇榮定的軍營,毛遂自薦,請求隨軍出征,當時關于史萬歲的事跡,邊境都傳遍了,都說他是條好漢,老竇想了想,就把他帶在了身邊。
隋朝大軍和突厥軍隊在黃土高坡多次決戰,一路打一路追,到了高越原這個地方,糧草沒了,只能殺馬,飲血吃肉,雙方都疲憊不堪,打不下去了,最后竇榮定派了使者,向阿波可汗下戰書。
仗打了這么久,都累了,現在一戰定輸贏,雙方把最勇猛的戰士叫出來,一對一單挑。
大草原畢竟是戰士的家鄉,以武治國,單挑這種事從來沒怕過,結果呢,突厥勇士被史萬歲一刀斬于馬下,突厥人老實了,外交官長孫晟出現在阿波可汗的牙帳內,代表隋文帝表示了對阿波可汗的支持。
于是阿波可汗拉上西突厥的達頭可汗,脫離攝圖的統治,強大的草原民族,分裂成東西突厥。
事后,史萬歲算戴罪立功,被封為車騎將軍。
史萬歲重新步入仕途,參加了589年的南下滅陳之戰,因功,重新享有了開府的資格。
南北統一之后,楊堅統治下的隋朝,遭遇的最大挑戰,就是江南豪門的大規模叛亂,這場叛亂成就了三個人,一個是楊素,平叛行軍總管,一個是晉王楊廣,從并州改鎮揚州,成為唯一有資格,挑戰楊勇繼承權的皇子,另一個人,就是史萬歲。
叛亂幾乎遍及了江南所有城市,面對官軍的鎮壓,他們跑進了江浙沿海的山區,甚至近海小島,楊素的主力大軍,打敗規模最大的叛軍主力后,進入大海,追擊叛軍頭目高智慧。
而史萬歲帶著二千人,從金華出發,經東陽,翻山越嶺,平定蔡道人、汪文進等,轉戰千里,戰后統計,打了近700多場戰役,因為距離遠,時間長,總管楊素甚至都認為,史萬歲已經在深山里殉職了。
戰后,史萬歲再次升官,成為左領軍將軍,從一品。
史萬歲作為隋朝開國名將,從草原打到沙漠,從中原打到江南,現在史萬歲要挑戰的,是云南、廣西一帶的叢林,這里是少數民族聚集區,當時有個部落首領,叫爨翫(字太難寫,讀cuanwan)。這個部落通過不斷的兼并,成為云南最大的勢力,控制著云南全境和貴州部分地區,屬于云南藩王,楊堅統一南北之后,各地的藩王都接受招安,成為大隋的官僚,在陳霸先建立陳國時,出場的嶺南圣母冼夫人,隋朝加封為譙國夫人,而爨翫被任命為昆州刺史。這些地方統一納入隋朝管轄之后,要緝納苛捐雜稅,還要服徭役兵役,少數民族都自由散漫慣了,這么重的負擔,肯定承受不了,于是叛亂就在所難免,爨翫的這次叛亂,涉及云南全境,所有貴族都參加了。為了免除后患,楊堅決定,以史萬歲為行軍總管,鎮壓叛亂,依舊行軍千里,跋山涉水,進入崇山峻嶺之中,經歷大小戰役,打敗西南羌族30多個部落,俘虜兩萬多人,爨翫投降,此后史萬歲因功被封為上柱國。
史萬歲畢竟是官場中人,武藝再高強,也是替皇帝打工,平定云南叛亂的時候,已經48歲了,人到中年,也該為自己和后代考慮一下,剛好爨翫投降,為了懲罰輕一點,爨翫又送黃金又送珠寶,還刻石歌功頌德。
官場如戰場,云南和四川,當時稱為益州交界,而益州總管是楊堅的第四個兒子楊秀,史萬歲收受巨額賄賂這個事,被楊秀知道了,也想來分點好處,老史就沒經驗了,察覺被人發現了,立馬把黃金沉到了江底。
第二年,爨翫再次叛亂,把史萬歲給供出來了,事后史萬歲被革職查辦,本來還要殺頭的,一幫老兄弟,比如高颎、元旻等人,替他求情,才算保命,一年后官復原職,成為河州刺史,回到夢開始的地方,去甘肅,重新吃黃沙守邊境去了。
史萬歲的高越原大捷雖然已經過去十多年,但是關于他的傳說,一直流傳于邊境兩邊的民間,直到599年,西突厥達頭可汗寇邊,再次遇到史萬歲,突厥人還帶有恐懼的陰影,事后被史萬歲大破突厥軍營,斬殺數千。
在戰場上這么厲害的人物,到了官場,是舉步維艱,當時的隋朝內部,正陷于楊勇和楊廣的太子之爭,而在公元600年,隋文帝確立楊廣為繼承人后,為了保證政權的順利過渡,對楊勇的幕僚開始進行清洗。
第一個收拾的,是楊勇的老丈人,隋初四大名將之一的高熲被罷官免爵,由于家族背景深厚,逃過了死刑,直到7年后,因為議論中央,和賀若弼一起,被楊廣處死,而沒有靠山,也沒有背景的史萬歲,成為第一批被處死的將領。
隨著楊廣太子身份的確立,史萬歲被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