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恒后宮的妃子有哪些 劉恒是什么樣的人
劉恒應該可以算的上不喜女色的一個皇帝了吧,通常我們所得知的皇帝都是因為女色荒淫了朝政,但是劉恒不同,他的后宮如一般帝王一樣遵循招納美女填充后宮,繁衍子嗣的責任,但劉恒也僅當這個是個職責而已。
劉恒在位帝王的時候,竇姬為皇后,竇皇后為劉恒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其中大兒子劉恒還被封為太子,后來也成為了一位明君,和劉恒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
劉恒也有幾個妃子,其中最寵愛的便是慎夫人了,慎夫人不僅貌美還有才華,鼓瑟之技絕佳,深得劉恒喜愛,歷史記載中,劉恒寵愛慎夫人到讓慎夫人在宮中和竇皇后的地位是一樣的,雖然不是皇后之位,但是所享受的就是皇后之譽。劉恒還曾為了宴席中慎夫人的位置比竇皇后的下因此生氣使宴席散去,可見其寵愛。
劉恒其他的妃子便是尹姬和張夫人了,但是記載的資料不多,無從探討。當然因為資料的貧乏,致使有歷史學家懷疑劉恒后宮的妃子尹姬等可能是當時的記錄官多寫的就是為了增加劉恒后宮生活,掩蓋他是個好男色的帝王身份。
因為劉恒后來很是寵愛鄧通這一個男子,據說是因為和劉恒的一個夢有關系。劉恒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不僅不允許諸侯送金銀財寶入宮,其日常衣著也很樸素,但是為了鄧通,劉恒不僅賞賜大量財寶,還允許他自己鑄錢幣。也許因為鄧通,劉恒對后宮女子沒有多大的興趣,但是年代久遠,我們也無從考證,只是得知劉恒對鄧通的寵愛程度甚高。
漢文帝劉恒和皇后竇漪房的故事
電視劇《美人心計》講述了西漢文帝劉恒和竇漪房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讓很多觀眾大為感動。那么,歷史上劉恒和竇漪房的感情果真像電視劇演繹的那般生動感人嗎?說起竇漪房,很多人都覺得她是一名幸運的女子。
當初,竇漪房被呂后安插到代王身邊,代王看竇漪房樸素、較弱,便寵幸了竇漪房。竇漪房由此從一名侍女一躍成為代王的侍妾,地位提升了好幾個等級。幾個月后,劉恒封竇漪房為王妃,雖然不是王后,但是竇漪房得到了代王專寵。試想一下,如果劉恒在成親之前就認識了竇漪房,那么劉恒一定會封任竇漪房為王后。劉恒見竇漪房知書達理,溫柔善良,更加珍愛竇漪房,劉恒幾乎每晚都要去竇漪房處休息。
幾年后,劉恒的王后因患有麻風病去世,劉恒安葬好王后之后,一心想立竇漪房為王后。竇漪房勸說劉恒先不要舉行冊封大典,畢竟王后尸骨未寒,這么快立后會引來王宮人士的不滿。劉恒見竇漪房如此深明大義,更加歡喜不已,對竇漪房更加寵愛。漢高祖去世后,呂后專權引起朝中人士不滿,他們除掉呂后外戚后,一致擁護代王劉恒為皇帝。劉恒生性淡薄,本不愿為帝,在竇漪房堅定的支持下,劉恒成為西漢第五位統治者。
不久后,竇漪房也成為了竇皇后,和劉恒一同治理西漢王朝,此后劉恒和竇漪房同甘共苦的故事也成為一段佳話。
歷史上的漢文帝劉恒是什么樣的人
歷史上的劉恒是漢朝的第三個皇帝,高祖劉邦的兒子,高祖劉邦的正妻呂雉是個心狠手辣的人物,當時呂雉為后,劉恒與他的母親薄姬在宮里的日子很不好過。為了結束這如履薄冰的日子,薄姬母子才想到般出漢宮,封地為王。這才有了歷史的劉恒。
劉邦一生共有八子,而呂后僅生了一個惠帝劉盈,在惠帝去世之后,呂后為了自己獨攬大權,便將劉邦的孩子通通害死,只留下了劉恒和劉章。劉恒因為母親薄姬的緣故,從小便被人冷落,薄姬本是漢宮里的一名宮女,后有幸被劉邦寵幸一次才有了劉恒,也正是因為薄姬出生卑微,才讓呂后對劉恒放低戒備,沒有取其性命。呂后將死的時候,劉章怕呂家人壟斷權政,便起義。劉恒當時已是代王,起到沖鋒作用。
守住漢朝以后,劉章又聽了王后的話,讓代王劉恒做了皇帝,歷史上的劉恒終于成了漢朝的文帝,漢文帝在世時把漢朝推向了昌盛時代,百姓富足安樂,所以說歷史上的劉恒是個難得的好皇帝。也正是由于劉恒知道自己的王位來之不易,便更內憂外患,歷史上的劉恒是出了名的小心謹慎,當時的朝廷人員劉恒只敢用自己的親信,后更迷上了用占卜之術來判斷吉兇,雖然歷代君王迷信占卜的不少,但劉恒卻是真的步步為營,不容得自己走錯一步。
劉恒這個漢文帝在位23年,日日憂心朝政,批閱奏折,怪不得當初當初劉章會主動放棄王位了,看來也是個明智選擇。
呂后和劉恒的關系怎么樣
呂后是劉恒父親劉邦的老婆,是西漢王朝初的皇后,呂后很有謀略,但是卻也為權勢心狠手辣,連劉邦的親生兒子都不放過。在劉邦病重的那段時間,由呂后一直在掌控著朝廷,雖然是有劉邦授意,但是呂后卻因此踏上一條篡改劉氏天下之路,不僅誅殺韓信等大臣,在劉邦死后更是代替其兒子掌握朝政大權。
呂后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僅將一直和自己爭寵的戚夫人變成人彘,還在朝中不斷增加自己的親信,開始除去對自己地位有威脅的皇子。后來劉恭即位,呂后便垂簾聽政,除去了劉邦數個兒子。而劉恒應該也是呂后除去的對象,但是最后呂后卻放過了他,原因是什么呢?
劉恒的母親一直不得劉邦寵愛,因此并沒有像戚夫人一樣和呂后爭寵,便沒有被呂后看不順眼除去,加上劉恒從小便和母親在代國生活,并沒有參與朝政,為人一直低調寬厚,不引人注意。雖是這樣呂后還是對他不放心,曾下詔令劉恒調去趙國為趙王,但是劉恒以一句“愿守代邊”給拒絕了。
劉恒不是不知道呂后的心思,但是劉恒在代國駐守了這么多年,不論是心血還是人力都在這邊有一定的基礎,一旦調去趙國必有所動靜可以讓呂后抓住把柄殺害,留在這邊不僅讓呂后失去疑心,還能保全自己,因此也讓呂后放心下來。
劉恒的隱忍也正是他成就千秋偉業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