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武丁三年不言 一出手就是“武丁盛世”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常被用來比喻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有了機會就能做出大業績的人。這個成語最早出自《韓非子》,說的是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事情。不過,“三年不鳴,一鳴驚人”這事兒可不是楚莊王原創的,早在他登基的500多年前,商王武丁就曾做過。
武丁其人三年不言 以觀國風
“商朝建立之初遷都頻繁,300年內就遷了13次。”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員、安陽殷都文化研究院院長劉志偉介紹,直到盤庚把商朝都城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到殷(今河南安陽),才算穩定下來。
盤庚之后,其弟小辛、小乙先后即位,但在位時間都很短,直至小乙的兒子武丁接班。此時,商朝國運衰微,前朝元老實力過強,武丁想有所作為,卻沒有賢人輔佐,于是三年間不發號施令,由輔政大臣主政,自己卻在暗地里體察民情。
《尚書·無逸》記載有商王武丁即位后“三年不言”,《史記·殷本紀》則明確表述為:“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于冢宰,以觀國風。”
武丁年輕的時候曾被父親派到民間勞動、體驗生活,得以了解民間疾苦和稼檣艱辛,也結識了在“北海”做版筑匠、胸懷大略的奴隸傅說。
“三年不言”之后,武丁突然告訴群臣,商湯托夢給他,讓他在民間找到一個筑墻的奴隸并任命為相。由此,傅說由一個奴隸登上武丁朝堂,輔助其“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君臣齊心協力,使殷商國力達到鼎盛,史稱“武丁中興”。
內修外伐 武丁盛世
“據史學家推測,武丁當政時期,京畿地區有十四五萬人,而彼時臺伯河口的羅馬,也才有三三兩兩的居民點。”劉志偉說,在殷商宮殿區,尚存80多座建筑遺址,可以看出當時城市街道布局整齊,甚至還有一段下水道。
此外,武丁時期甲骨文書寫工整、做工細膩,青銅器也更加精美,甚至有人開始造酒,這都反映了這一時期生產力水平很高。
那時候,商朝還面臨周邊小國的騷擾,武丁不斷征戰四方,進軍西北的少數民族鬼方、羌方,南下征服江漢流域的夷方、巴方。到武丁末年,商朝已成為西起甘肅,東到海濱,北及大漠,南逾江漢,包含眾多部族的泱泱大國。
由中共河南省委統戰部與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聯合編輯、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姓氏河南尋根》一書記載,武丁死后,其后裔有人認為他功勞蓋世,可與開國君主成湯相比,應有自己的姓,遂以“武”為氏,奉武丁為始祖,如漢代武班就是其后裔。
武丁之妻婦好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
領兵打仗素來是男人們干的事兒,統帥三軍的穆桂英、代父從軍的花木蘭的故事多見于文學作品。
然而,據記載,商王武丁的王后婦好,不但帶領兵馬四處征討,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馬功勞,還擔任占卜之官,主持祭典,甚至被賜了封地。
劉志偉介紹,商王武丁有60多個妻子,而婦好是最受寵愛的,她身體強壯、驍勇善戰。據記載,商王出兵最多的一次戰爭,最高統帥就是婦好。
除率軍作戰外,她還主持商王朝的祭祀占卜典禮,祭祖、征戰、求雨,這些占卜活動她都有參與。
此外,婦好還擁有武丁劃給她的封地,封地范圍內的一切事務由她做主。她甚至還擁有自己的軍隊,其墓中有大量青銅制品、玉器等,足以見其財力。
婦好30多歲就去世了,武丁對她非常懷念,把她的墓穴安置在自己的宮殿附近,上面還蓋有享亭,便于自己祭奠。
劉志偉介紹,正是由于有享亭,盜墓賊挖到享亭根基,就以為挖到了底,不再深挖,婦好墓才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婦好墓
婦好墓位于河南省安陽市,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發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
該墓南北長50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中有殉人16個,還有1928件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質地的精美隨葬品。
其中的兩件大銅鉞最引人注目,一件以龍紋為飾,一件以虎紋為飾,每件重達八九公斤,這是中國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組成。
“光斧頭就這么重,再加上桿,一般人拎不動。”劉志偉說,銅鉞在當時主要是軍權的象征,類似后代的虎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