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從貧家女到寵冠后宮
張麗華,南陳亡國后主陳叔寶的寵妃,從貧家女到寵冠后宮,從不諳世事到濫用寵愛禍國殃民,絕艷的美色背后,少不了一顆貪婪的心。可惜的是張家女兒只有超人的記憶,沒有管理朝政的才能,否則歷史上將會又多出一幕女人專權(quán)的好戲,而不是那一抹胭脂紅。
長頭發(fā)小侍女的魅力
六朝金粉之地的建康城(今南京)經(jīng)過一朝又一朝紙醉金迷的浸染,在南朝陳后主時期更加醉生夢死,在妃子張麗華垂地的七尺長發(fā)下飄散出曖昧的脂粉氣息。
一日,當時還是太子的陳叔寶與一幫文人騷客結(jié)束了飛斛高論,趁著酒意帶隨從直奔他喜愛的孔良娣宮里。良娣是太子妾之一種,地位較高,僅次于太子妃。孔良娣忙命人拿茶水侍候。這時,一位身材頎長的小宮女如弱柳浮水般盈盈而來。陳叔寶見這個小宮女桃花粉面,鬢發(fā)如漆,星眸生輝,柳眉如畫,膚似凝脂,垂著長長的頭發(fā)倒茶時清麗絕倫,不覺有點癡了。待小宮女站到一旁,陳叔寶令她過來,上上下下端詳一番,有點意味深長地對孔良娣說:“如此天姿國色的宮女,愛妾怎么給藏起來了,沒有早點讓我看到?”
孔良娣也是一位上等美人,在沒有見到小宮女以前,陳叔寶曾經(jīng)對孔良娣與龔良娣說她們二人勝過傾城傾國的王昭君與西施,可見這個剛滿十歲的小宮女天生奪人之貌。聽到陳叔寶如此不加掩飾地夸贊小宮女,孔良娣的心里有點酸溜溜的,但是她深知陳叔寶貪慕美色的脾性,不能因為拈酸吃醋而惹怒了他,于是婉轉(zhuǎn)又不失體面地對陳叔寶說:“她年紀尚幼,恐微葩嫩蕊,不足以受殿下采折。”
陳叔寶聽罷,更加把眼睛定在小女孩身上,見她果然稚氣未脫,心下泛起一片憐惜,又不忍就此放下,拉著手問了好些話才算罷休。這個小宮女就是張麗華。
張麗華出身于貧寒人家,父兄以織席為生,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張麗華長到10歲時,已是一副花容月貌。看到女兒生在如此貧賤之家,張麗華的父母心里總是有些遺憾,于是趁著宮里采選宮女的機會,讓她入宮,雖然高墻隔斷了自由,畢竟吃得好穿得暖。張麗華入宮后憑著出眾的相貌和伶俐的口齒,被分到太子宮做孔良娣的宮女,自此命運來了個大轉(zhuǎn)彎,遇到對她一見鐘情的陳叔寶。
此時的陳叔寶還只是南陳太子,一個懶得過問政事卻只喜歡在女人和文人堆里消磨時間的花花公子。二人相遇后不久,陳叔寶顧不得微葩嫩蕊不堪采折之說,找個機會據(jù)為己有。善于奉承主子的張麗華曲意迎合,不久生下一子名陳深,原來不解人事的貧家女開始在心里盤算自己的前程。
小女孩的大心計
太建十四年(582)正月,南陳宣帝卒,陳叔寶即位。太子妃沈婺華被冊封為皇后,張麗華因生下皇子,破格升為貴嬪,與孔貴嬪、龔貴嬪等并列。
此時的張麗華已今非昔比,不再是任人呼來喚去的小婢,而是寵冠后宮的主子,是皇帝最信任的女人,這種信任表現(xiàn)在陳叔寶受傷時期對張麗華的特殊依戀。
陳叔寶是南陳宣帝的嫡長子,雖然自小就只愛風月不愛江山,但仍然無可爭議地被立為太子。陳叔寶的二弟始興王陳書陵愛江山,一直看不上他哥哥沉迷酒色不務正業(yè),因此計劃奪權(quán)。在宣帝病重臨死的前幾日,陳書陵與大臣密謀殺死陳叔寶搶奪帝位。一日,陳叔寶、陳書陵二兄弟奉詔入宮侍疾,陳書陵決定下手,苦于沒有機會。
幾日后,宣帝溘然而去,陳書陵想趁亂結(jié)果陳叔寶,令隨從到宮外取劍。隨從不是機靈之輩,只取來他朝服上用來裝飾的木佩劍。陳書陵借陳叔寶伏地痛哭之機,抽出木劍向其頸項上砍去,被大臣們救下。喪父之痛、驚嚇、頸項的劍傷令陳叔寶臥床不起,在承香殿養(yǎng)傷。
療傷期間,為防止再出意外,陳書寶只讓張麗華一人陪伴,后宮嬪妃包括沈皇后等一概不許入內(nèi),其母皇太后在梁殿替他處理朝政。張麗華在陳后主的心里是和母親一般的親人,一個小宮女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能夠占據(jù)如此重的分量,天仙一樣的相貌不可少,但在美女如云的皇宮,只有天仙之姿萬萬不夠,沒有一點心計恐怕難得專寵。
史書中關于張麗華的記載并不詳細,但是人們?nèi)耘f可以通過陳后主的家事變化,看到此女的影響。陳叔寶即位3個月后冊立太子。正宮娘娘沈皇后沒有兒子,很早就把陳叔寶小妾孫姬的兒子陳胤過繼過來。按照立嫡立長的規(guī)矩,陳叔寶立陳胤為太子,可是兩年后又廢掉陳胤,立張麗華之子陳深為太子。這兩年之間,張麗華為太子之事做了哪些手腳,正史上幾乎無處可查。www.gs5000.cn
母以子貴,陳深被立為太子,其母張麗華就要當皇后。沈皇后端莊寬容,好讀史書典籍,喜歡過樸素寡欲的日子。盡管陳叔寶不喜歡她,但沈皇后不失為一位稱職皇后,廢后一事為道理所不容,直到亡國,這廢后之事也沒有成功。雖然不是皇后,但張麗華已經(jīng)執(zhí)掌后宮大權(quán)。生性淡泊的沈皇后并不以為意,一如既往以讀書為樂。而張麗華又從后宮走上朝堂,與皇帝一起決斷國家大事。
井口上的一抹胭脂紅
陳叔寶天生就不是當皇帝的料,可是命運陰差陽錯,讓他生長在帝王家,他不得不放下詩詞歌賦勉強處理朝政。借著長江天險,認為國防萬無一失的陳叔寶對國家的經(jīng)營完全按照文藝青年的路數(shù)。陳叔寶的骨子里流的是文人血液,寵愛女人寵到揮霍無度。
吟風弄月需要華麗風雅的場所,陳叔寶大建宮殿,起臨春、結(jié)綺、望仙三閣,此三殿高達數(shù)十丈,均為十開間的大殿,張麗華“嘗于閣上靚妝,臨于軒檻,宮中遙望,飄若神仙”。大殿以珍貴的沉檀香木雕制,微風吹過,香風飄散數(shù)里不絕,殿內(nèi)珠簾玉戶,金銀寶物瑰麗耀眼。陳叔寶自己住在臨春閣,身為貴妃的張麗華住結(jié)綺閣,襲、孔二貴嬪居望仙閣,張麗華的地位從宮殿的分配上可見一二。
當皇帝并不僅僅是吃喝玩樂那么容易,國家大事日日都要解決。天生就不喜歡朝政的陳叔寶每逢面對案上高高的奏章就皺起眉頭,官員們在朝堂上面奏的事情,經(jīng)常是聽了這件忘那件。為了不讓人看出他的能力太差,陳叔寶讓宦官蔡臨兒、李善度轉(zhuǎn)奏,蔡、李二人也沒有大才能,經(jīng)常丟三落四。每逢這兩位說不清楚的時候,張麗華都能夠清清楚楚地補說明白,令陳叔寶非常欣賞。
張麗華自幼聰穎,入宮后練就了察言觀色、博聞強識的本領,這時候全都派上用場。陳叔寶倚重于她,在處理朝政之時經(jīng)常讓張麗華坐在自己的膝上,令其回答自己所遺忘的事情,張麗華總能毫無遺漏地說出來龍去脈。于是,陳叔寶讓她跟著參與決斷朝政。
后宮前朝,事無巨細,都先上報給張麗華,“人間有一言一事,貴妃必先知白之,由是益加寵異,冠絕后庭”。張麗華的權(quán)力越來越大,小官小吏犯了王法,奸佞之徒想升官發(fā)財,都來求張麗華,總能如愿,因而流傳有南朝只知有張麗華,不知有陳叔寶之說。有進諫勸說陳叔寶女人亂政的忠臣多被貶殺,朝綱在張麗華和宦官的手下更加混亂。
就在陳叔寶君臣盡情享樂的時候,北方強大的隋朝對江南的威脅日益緊迫。在陳叔寶為張麗華所作的《玉樹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隋軍殺入皇宮,張麗華、孔貴嬪與陳叔寶一起躲入枯井。被隋軍發(fā)現(xiàn)后,三人爭先爬出時,據(jù)說張麗華粉面上的胭脂蹭在井口,此井被后人稱做胭脂井。
張麗華到底死于誰手
關于陳叔寶的寵妃張麗華之死眾說紛紜,一直是個懸案。
據(jù)《陳書·張貴妃傳》和《南史》記載,是晉王楊廣(即后來的隋煬帝)下令將張麗華斬首。
據(jù)《隋書·高傳》和《資治通鑒》記載,楊廣素慕張麗華之美,曾私下囑咐部將高在建康城中尋到張麗華后,務必留下她的性命。但當高看著張麗華妖媚的樣子,果斷地對使者說:“昔太公滅紂,嘗蒙面斬妲己,此等妖妃,豈可留得。”遂斬張麗華于青溪。如果事實果真如此,這也算是后來楊廣登基為帝后誅殺名臣高的起因吧。是楊廣下令殺死張麗華,還是高私下作的決定,這兩種說法都有史可依,也都有相應的道理。喜歡浪漫向往愛情的人恐怕更愿意相信楊廣曾經(jīng)愛慕過這位大美女,怎奈無緣相守。喜愛權(quán)力看重政治的人更相信楊廣是一位冷血的男人,唯此,才能完成統(tǒng)一江山的大業(yè)。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后庭”,含露的妖姬香魂遠去,空余后庭玉樹獨自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