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治世良相高拱 如何評價高拱的一生
明朝高拱
高拱生于1513年,卒于1578年,由此可見是明朝時期的人。高拱的祖輩為了躲避元末的亂世,從山西洪洞,遷移到了新鄭高老莊村。因為我們都說他是新鄭人,是漢族中人。
高拱肖像
他出身于宦官世家,從出生以來就受到了嚴苛的管教,因此5歲就會對偶,8歲就要誦千言,也許他的才華是被逼出來的,或許是他自身就有這個天賦。年紀稍微大點,就要攻讀古經,對學問不懈的追求。17歲就想要考取科舉,但是在這條道路上屢次受到挫折,過了13年頭,才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庶吉士。過了14年,他才被升為翰林侍讀。在1566年,因徐階的推薦,被升為文淵閣大學士??梢娝氖斯偕牟⒉皇且环L順,是深受挫折。
在1569年,高拱和張居正在國子監相識,兩個人的志趣相投,從此就想要一起匡扶社稷。直到嘉靖帝的去世,當朝的首輔徐階只是召自己的弟子張居正前來,共同寫遺照,并沒有叫同是身為閣中大臣的高拱,至此兩個人的關系就埋下了隱患。又因為一些瑣事,兩個人的誤解日益加深,兩個人就起了爭執。
在1572年,拜高拱為柱國,晉升為中極殿大學士。起初,他還能保持清操,但是他的門生程文等人,常常狐假虎威,導致人們都厭惡他們。之后,高拱開始狎奢。
張居正為了當上首輔,開始勾結馮保陰,使高拱失去官爵,回鄉告老。但是高拱在臨死之前,曾寫了《病榻遺言》,記述了張居正的罪行,把張居正寫成陰險的人物。于1578年,高拱在家中去世。在1602年,被追贈為太師,至此高拱的一生畫上句號。
高拱曾派人行刺皇上
高拱曾派人行刺皇上這件事是張居正等人攻擊高拱的一大證據。雖然那時高拱已經被張居正趕下了首輔的位置,但是為了不讓高拱有復出的希望,張居正等人牢牢地用這件事壓制住高拱。那么高拱曾派人行刺皇上這件事是真的嗎?
高拱畫像
高拱是明朝一個一個傳奇的人物,從小天縱奇才,連中兩元,成為當時少有的才子。他一步一步從翰林編修做起,一直做到了內閣首輔大臣的位子。這其中的艱險辛苦是只有那個時代的翰林人士才能明白的。
高拱在入朝為官后,他最早投向了后來的明穆宗朱載垕。所以在登基的朱載垕和首輔徐階的保舉下,成為了太子少保。但是高拱卻沒有把握機會,態度囂張,與保舉他的徐階反目成仇。而張居正是徐階的徒弟,所以這兩人的日后的勢如水火是完全能料想到的。
原本被廢職務落魄的高拱應該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是不久之后,高拱又爆出了派人殺皇上的事情。那么高拱曾派人行刺皇上嗎?這件事是真的還是只是張居正等人為了打壓他陷害給他的事情呢?
其實按照當時人們的想法,天地君親師。除了少數活不下去的人起義造反,少數皇親國戚篡位外,大部分人都是將皇帝看成天神般的存在。尤其是明朝時,有很多大臣是死忠愚忠型人物,不大可能會出現臣子刺殺皇帝的事件。畢竟他殺了皇帝自己也不會有好下場,而且當時的高拱已經是庶人,根本就沒有這個勢力去刺殺皇帝。所以這件事是假的概率更大。
高拱的病榻遺言
關于高拱的《病榻遺言》,常說是高拱死前,為了記錄張居正的惡行,才編撰成文。并且其中高拱用詞多有不實,真真假假參合進來,體現了高拱的政治智慧,以及體現出了高拱的政治權謀。因此,很多人會去考證《病榻遺言》,并寫出自己的考論,以便后人參考。
《病榻遺言》封面
例如趙毅教授,對此就深有研究,有著自己的獨特的觀點。他認為高拱沒有具體的編撰時間,這書中沒有序言,那么時間問題一直是后人爭論不休的爭論空間。趙教授認為《病榻遺言》是高拱在政治上遭到驅逐,在故鄉居住,所編寫對自己以往政治的回憶,以這個名字命名其書,有點像臨終遺囑。前面那個說法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說是臨終遺囑,這種說法就有點牽強,高拱將要死去,躺在病榻,人都早已昏迷,怎么可能還能寫出2萬多字的遺言呢?其中所包含的政治權謀,也不是將死之人所能遺留的。
根據后人的考證,認為其編撰時間大概是在高拱患病不久之后,身體有所恢復,于萬歷元年編撰。此遺囑是對隆慶六年的一系列朝中政重大政治事件的論述,把人物和場景回憶的淋漓盡致,這就呼應了上文的那個觀點,認定不是高拱將死之時所編撰。
關于遺囑出版時間,趙教授也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是在萬歷十年前后的兩年之間出版,但是趙教授并沒有提供有力的史料作為觀點的支撐,我們對此深表懷疑。我們只能通過其后人的說法,以及墓銘上的雕刻,推斷出大概是在萬歷三十年左右。
評價高拱的一生
高拱在明朝中后期歷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在隆慶后期,當上了首輔兼任吏部尚書時期,針對當時明朝緊張的局勢,勇敢地進行了改革,對振興朝政起到重要的重要,在法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樹,開創了隆慶時期改革的先河。針對宋明理學,他認為就是這些耽誤了整個國家,對此展開了全方面的批判。并且系統的闡述了自己的哲學思想,推動了明朝學術的發展。
“治世良相”高拱
明穆宗和內閣首輔張居正都對高拱的改革措施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都認為其實“社稷名臣”。我們都常說張居正與其交惡,但是張居正對其的治世才能、道德品格等方面都作出了高度的評價,并且這些評價都是建立在事實依據上的,這也是后人評價高拱的一些史料依據。
高拱的改革功績不僅僅得到了皇帝和大臣們的一致認同,也得到了民間許多政治家們的一致肯定,都認為他和張居正一樣,都是明朝的“救世良相”。極為著名的《明史-高拱傳》,是由張廷玉等人所編寫的,極大地肯定高拱在清整吏治等方面上的功績。
如果說過去的人對高拱的評價,大多局限于其杰出的政治改革,認為他在政治上跟張居正是同等地位,那么現代人對其的評價,重點放在他的哲學領域,他對宋明理學的高度批判,對王廷相氣學的繼承和發揚,是有一定歷史依據的。
總之,根據思想、政治等方面對高拱的評價,我們可以得出高拱是明朝歷史上具有至關重要的一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