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奪權篡位的底氣在哪?司馬家勢力有多大
司馬懿謀權,最后司馬炎建立了晉朝稱帝。
司馬家族的底氣在哪呢?為何曹操不敢殺司馬懿呢?
其實,曹操對司馬懿相當忌憚,殺司馬懿之心一直都有,可是終究還是不敢,只有和曹丕嚴加控制司馬家。
先來看看司馬家族的由來,司馬家族的起源有七種說法:
1、源于官職,出自西周掌管軍事大權的大臣程伯休父,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上古時有人重黎,為司掌天地之官,唐堯曾撫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時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馬,執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勢重大。后來程伯休父克平了許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許他以官職為姓,其后遂成司馬氏。
2、源于陳姓、田姓,出自春秋時期司馬穰苴。
3、源于改姓,出自姬姓許氏、郝氏改姓,屬于因故改姓為氏。據史書記載:許穆之、郝惔之,他們的后代中有人因故改為司馬氏。許穆之、郝惔之二人,是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的流民首領,屬于氐胡民族,在史籍《宋書》、《通俗文》、《圖經本草》、《本草綱目》中,多將其列入“清水氐”。但本書認為其不過是曾經依附于清水氐楊氏家族,并非屬于清水氐世系,因此其具體源起何族支,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4、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司馬子反,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子反,名熊側,即楚公子側,是春秋時期楚共王熊審執政時期(公元前590~前560年在位)的楚國上卿,官為大司馬,執掌楚國軍隊,曾多次為楚國建立功勛,是楚共王屬下的重臣。在司馬子反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馬氏,世代相傳至今。
5、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司馬韓厥,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韓厥,謚號獻,史稱韓獻子,是春秋時期晉國韓氏家族的第五代領袖。韓厥是韓子輿的兒子,他早年喪父,由晉國上卿趙盾撫養長大,后被趙盾推薦為晉軍的大司馬,是春秋時期晉國政治舞臺上極其重要的人物。在韓獻子逝世后,他的兒子韓宣子韓起繼位,培植起了一個龐大的韓氏家族,為日后與趙氏家族、魏氏家族聯手進行“三家分晉”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在韓獻子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馬氏,世代相傳至今。
6、源于改姓,出自東晉王朝大司馬王導,屬于避難改姓為氏。王導,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瑯砑臨沂人(今山東臨沂),出身名門望族。王導出身中原著名士族,是一個非常老練的政治家,也是東晉王朝的實際創造者。當時晉元帝缺少才能和聲望,在晉室中又是疏屬,之所以能夠取得帝位,主要靠王導的支持。晉元帝因此把王導比做自己的“蕭何”,極為倚重。
在王導的后裔子孫中,后有避難改姓者,以先祖官職稱謂以及晉王朝國姓為姓氏,稱司馬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王氏司馬氏族人皆尊奉王導為得姓始祖。
7、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司馬孔父嘉,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赘讣?,公元前?~前710年,著名春秋初期宋國大夫,名子嘉,字孔父。是孔子的六世祖,官為大司馬。
這七支,無論是哪一支傳下來的,都代表著一種尊貴,擁有成為帝王的潛質。
再來看看為何曹氏家族一直想殺而不敢殺的司馬懿,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首先,曹操就是被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舉薦當官的,在這里,曹氏家族就欠了司馬一家一份天大的人情,這也是曹操一直容忍司馬懿的比較重要的一點。
其次,司馬家族雖然一直沒有出過大官,但是家學淵源,尤其在司馬懿一代的時候,出了司馬八達八位兄弟。
“司馬八達”指東漢末年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漢兗州刺史司馬朗,字伯達;魏太尉(晉宣帝)司馬懿,字仲達;魏太宰(晉安平王)司馬孚,字叔達;魏東武城侯司馬馗,字季達;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魏中郎司馬進,字惠達;魏安城亭侯司馬通,字雅達;魏安平亭侯司馬敏,字幼達。因其兄弟八人的字皆有“達”,于是并稱為“司馬八達”。
司馬懿還有一個叔父,人送外號“水鏡先生”。
沒錯,就是舉薦了號稱臥龍鳳雛的諸葛亮和龐統給劉備的司馬徽了。
司馬徽的才能不用說,能夠教育出諸葛亮和龐統這樣的當時俊杰的人,能差?
其實,在臥龍鳳雛之后,還有兩人,其中一個就是司馬懿-?;?,一個是姜維-幼麒。
即便曹操不顧當年司馬防的舉薦之恩,但是司馬家的另外七個,都是身居高位,手握實權,而司馬懿也狡猾如狐,絲毫不留證據,曹操能夠隨意的殺楊修一樣殺司馬懿,如果將司馬懿殺了,一直處于外強威脅的魏國,再有大的內亂,曹魏將會很危險。
關鍵,誰也沒料到,司馬懿這孩子這么能活??!
曹魏都死了幾個皇帝了,司馬懿還活得好好的,唉,活該曹魏家倒霉,到后期曹家和夏侯家人才漸漸凋零,更加離不開司馬懿了,而這時候,司馬懿通過幾次借刀殺人等,鏟除威脅,掌控軍權,最終一人獨大。
到后期的時候,竟然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無人敢說什么。
可見,司馬懿溫水煮青蛙,一步步經營的厲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