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齊桓公為什么能第一個稱霸
齊桓公稱霸時間
齊桓公稱霸是人盡皆知的,那么齊桓公是什么時候開始稱霸的呢?他稱霸的時間又是什么時候呢?這里小編就簡單的為大家梳理一下當時的時間線,為大家介紹一下齊桓公稱霸的時間和當時的情況。
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
當時齊桓公因為積極改革,任用管仲等人才治理國家,齊國已經算是比較強大的國家了,他覺得自己稱霸的時候已經到了,在公元前681年的時候問管仲現在是否已經可以稱霸了,管仲告訴他:“現在還有好幾個國家實力不比齊國差,但是他們沒能稱霸,這是因為他們的實力雖然強大,但是威望不足,所以大王您可以借助周天子來增加自己的威望。”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基本口號。
恰好當時宋國經過內亂,新君剛剛繼位,還沒有受到很多人的認可,所以管仲建議齊桓公可以借助這個機會打響自己的名號,于是齊桓公就趁機面見周王,周天子眼見強大的齊國前來報到就很高興把這個召集諸侯的任務交給了齊桓公,因此齊桓公得以成為這次會議的主持者,齊桓公召集了諸侯以后就商量輔助周王室,但是蛇不可一日無頭,就需要先推舉一個盟主,齊桓公因為聲望較高,實力很強就被推選成為了盟主,之后簽訂了互幫互助的盟約。并且約定好一起攻打魯國、衛國等沒來參與大會的國家。
結果魯國因為很近就最先倒霉被齊桓公大兵壓境,魯國不得不賠禮道歉,因此齊桓公的威勢就傳揚開來了,從這一年開始齊桓公就逐漸走上了爭霸之路,后來在葵丘之盟上更是一舉奠定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齊桓公稱霸的原因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霸主,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得齊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在當時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那么齊桓公為什么能夠稱霸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呢?這其中有著什么樣的主客觀原因呢?
齊桓公畫像
首先從客觀上來說當時的社會環境也是發展到了這種需要這樣霸主式的諸侯誕生的局面,而且齊國具備這么一個條件,齊國本身就是在東方的大國,盛產魚鹽,經濟實力出眾,有著稱霸的資本,雖然在之前因為齊襄公不恰當的執政,導致短時間內齊國內部的混亂,但是齊國的地理位置還是很優秀的。
而且齊桓公為人有著那種成就大業的基本素質,他能用人,會用人,在當年管仲曾經和齊桓公有一箭之仇,差點就射殺了齊桓公,而齊桓公能夠不計前嫌讓他擔任丞相,總理國家大事,可見齊桓公的胸襟氣度。除了管仲之外,齊桓公還在管仲的見一下任用了隰朋、寧戚、王子城父、賓胥無、東郭牙等人,在這群人的幫助下,齊桓公積極實施改革,對內整頓國事,勵精圖治,增強齊國的實力,在經濟上積極的吸引外來人口增強齊國的經濟實力,在軍事上實行新的征兵制度使得齊國軍事力量大增,對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幫助燕國擊退山戎、幫助被狄人殺掉君王的衛國,得到諸侯國和周天子的認可。就這樣齊桓公成為了當時的霸主,走上了稱霸的道路。
齊桓公稱霸的標志
齊桓公在春秋時期最早稱霸大家都很清楚,齊桓公為何能夠稱霸很多人也都能夠說出幾條理由來,那么齊桓公稱霸有著什么樣的標志呢?什么事件的發生正式確立了齊桓公的春秋霸主地位呢?
齊桓公攻城略地稱霸天下
一般來說,現在認為葵丘之盟是齊桓公正式成為霸主的重要事件。當時周惠王希望廢掉自己的太子,轉而立他的愛妃生的小兒子豐子帶為太子,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齊桓公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為了保住太子的地位,就以諸侯需要拜見太子為由,召集了很多諸侯一起會盟,太子鄭當時也在那兒和諸侯們會面了。當時周惠王不能抵抗齊桓公,就偷偷的讓人勸告鄭國不要結盟,鄭國聽從了周惠王的話,就不來結盟。
齊桓公覺得鄭國這樣的舉動是對于自己威嚴的一種冒犯,于是就起兵攻打鄭國,迫使鄭國也參與到輔助太子的盟約當中來。之后周惠王去世,太子鄭被扶上了王位,是為周襄王。周襄王對于齊桓公當年的幫助非常滿意,就派人送了很多禮物給他,齊桓公借著這次機會就召集了很多諸侯一起招待周襄王的使者。趁此機會和諸國簽訂盟約,史稱葵丘之盟。
在這次會盟之中,諸侯達成了共識,簽訂了一份合約,大致內容如下:不準禍水東引,不準因為別國饑荒就刻意不賣糧食,不準隨意更換太子,婦女不能參政等等,這些內容是諸侯們達成共識之后定下的,而作為代表宣讀盟約的齊桓公也從此踏上了巔峰,成為了當世霸主。
齊桓公稱霸的啟示
春秋戰國,群雄并起,英雄豪杰猶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而齊桓公姜小白就是其中頂尖的英豪,他通過自己的雄才偉略,大度的胸襟成為了當時的第一個霸主,是春秋五霸之首,那么齊桓公稱霸對于我們有著什么樣的啟示呢?
齊桓公的影視形象
在齊桓公稱霸的過程中,管仲,鮑叔牙等能人的存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齊桓公對于他們的使用就體現了一個做大事的人必須的能力:用人。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而一個國家的興盛也和人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齊桓公能夠不計前嫌任用管仲,不拘小節招賢納士,對于齊國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他們一群人的努力下,齊國才崛起成為了當時的霸主。
其次一個合適的外交政治立場也非常重要,在當時楚國、秦國等國家也不弱,但是卻是齊桓公最先稱霸,這和齊桓公能夠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選擇正確的政治方針有著密切的聯系。齊桓公通過尊王攘夷的口號,先是占據了大義的名分,并且幾次出兵幫助他國擊退蠻夷的進攻,這樣的舉動讓當時的諸侯百姓都對齊桓公非常尊敬,因此齊桓公的威望是非常高的。而且齊桓公非常會利用盟約來拉攏盟友,同時因為他是帶頭簽訂盟約的人,所以在聲望上也不是那些一般的國家可以比擬的。
再來齊桓公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為了稱霸能夠忍住很多的屈辱,幾次被人近身劫持,迫不得已簽訂了合約,但是齊桓公事后還是能夠遵守這些合約,這樣言出必行的品行得到了無數諸侯王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