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 <thead id="xjztt"></thead>
    <label id="xjztt"></label>

      <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span id="xjztt"></span>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唐代三俊簡介 李紳、李德裕、元稹平生簡介

      2017-02-11 09:21:22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唐代三俊,又被稱為“翰林三俊”,因李紳、李德裕、元稹同為翰林學士,又因為他們生活在唐朝的長慶年間,所以又被稱為唐代“長慶翰林三俊”

      唐代三俊,又被稱為“翰林三俊”,因李紳、李德裕、元稹同為翰林學士,又因為他們生活在唐朝的長慶年間,所以又被稱為唐代“長慶翰林三俊”。李紳、李德裕、元稹三人是中國文學史中無法忽視的三個名字,因為他們在唐代文壇書寫了厚重輝煌的篇章。三人同為翰林學士,這使得他們的入仕懷有昂揚進取的心態,也給他們的創作注入積極用世的精神。三俊彼此呼應唱和,形成了一股合力,影響了當時的文學風貌。所以“唐代三俊”在唐代文學史上構成了一支特殊的文學群體,在唐代文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李紳(772年—846年)生于唐大歷七年(772年),亳州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生于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中書令李敬玄之曾孫。父李晤,歷任金壇、烏程、晉陵(今常州)等地縣令。李紳幼年喪父,由母教以經義。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憫農》詩2首,內有“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譽為憫農詩人。貞元二十年(804)李紳再次赴京應試,未中,寓居元稹處。曾為元稹《鶯鶯傳》命題,作《鶯鶯歌》,相得益彰,流傳后世。元和元年(806年)中進士,補國子監助教。后離京至金陵,入節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滿李掎謀叛而下獄。李掎被殺后獲釋,回無錫惠山寺讀書。元和四年赴長安任校書郎,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作有《樂府新題》20首。元和十四年升為右拾遺。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學士,卷入朋黨之爭,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要職。與李德裕、元稹被譽為三俊。長慶四年(824年),李黨失勢,李紳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放逐期間,李紳寫了不少描繪路途艱險、發泄心中怨氣的詩文。自寶歷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紳歷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處境有所改善。太和七年,李德裕為相,起用李紳任浙東觀察使。開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東都洛陽的長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毫汴穎觀察使。開成三年八月,編《追昔游詩》3卷,并作序。詩序歷述從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經歷。開成五年任淮南節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繼又晉升為尚書右仆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居相位4年。會昌四年(844年)因中風辭位。后又出任淮南節度使。會昌六年病逝揚州,終年74歲。贈太尉,謚文肅。作品流傳至今的有《追昔游詩》3卷、《雜詩》1卷,收錄于《全唐詩》。另有《鶯鶯歌》,保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

      李德裕自幼便胸懷大志,苦心攻讀經史,尤精《漢書》、《左傳》,但卻不喜參加科舉,后以門蔭入仕,補任校書郎。元和年間,李德裕因父親李吉甫拜相,為避嫌疑而到藩鎮任職,常被各藩鎮辟為從事。

      任職臺省元和十一年(816年),張弘靖出鎮太原,擔任河東節度使。李德裕被辟為掌書記,歷授大理評事、殿中侍御史。元和十四年(819年),張弘靖卸任回朝。李德裕則實授監察御史,回到臺省任職。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繼位。李德裕被召入翰林院,充任翰林學士。穆宗尚在東宮時,便素聞李吉甫之名,因此對李德裕非常器重,常讓他起草朝廷的詔制典冊。李德裕還被召到思政殿問對,獲賜紫衣、金魚袋,后改授屯田員外郎。

      元稹的家庭世代讀書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經擔任過南頓丞,父親元寬也曾經擔任過兵部郎中。元稹長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寵愛他。從三四歲起父親就教他讀書寫字,背誦古詩。然而,好景不長,元稹八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幾個哥哥,不愿供養后母和弟妹們。年輕的母親鄭氏只好帶著子女離開洛陽到鳳翔去投依娘家,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堅強賢淑的母親沒讓生活的重擔壓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強對子女的教育。

      鳳翔是唐代西北要地,有重兵把守,社會一時比較安定,元稹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母親鄭氏賢能知書,善于持家,白居易曾大加稱贊:“今夫人女美如此,婦德又如此,母儀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謂冠古今矣”。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謝上表》中曰:“臣八歲喪父,家貧無業,母兄乞丐以供資養,衣不布體,食不充腸。幼學之年,不蒙師訓,因感鄰里兒稚,有父兄為開學校,涕咽發憤,愿知詩書。慈母哀臣,親為教授。”可見元母不僅持家有道,還親授元稹詩書,擔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欧美在线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 久久九色综合九色99伊人|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综合色在|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 色狠狠成人综合色|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久久涩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色欲人妻综合AAAAA网|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日韩欧美色综合网站| 五月婷婷激情综合|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熟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色狠狠久久综合网|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色99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