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的后代有哪些人 劉秀劉邦是什么關系
劉秀是劉邦的第九世孫,他在劉邦之后又開創(chuàng)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即東漢王朝,而劉秀也被世人稱為光武帝。
袁弘扮演的劉秀劇照
劉秀是西漢宗室弟子,是劉邦的遠支旁庶的一脈。自漢武帝推行推恩令以來,諸侯國的勢力在內部消耗,到了劉秀父親這一代,就只是一個小縣令了。后來劉秀之父早亡,劉秀就只能由其叔父撫養(yǎng),他自然也就成了平民。
當初,西漢權臣王莽謀權篡位,建立新朝,結束了西漢的統(tǒng)治。在新莽末年的時候,盲目推行改革,朝政十分昏暗。再加上連年的水旱之災,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因此不管是農民還是地主,紛紛都開始舉兵起義。劉秀于舂陵起兵,摧莽于昆陽,之后又出撫河北,有一大批的能人異士甘愿為其效勞。
劉秀雖然只是一介平民,但是他的身體里流的畢竟是與劉邦一樣沸騰的血液,自然有著不一樣的野心和抱負。當天下分崩離析,烽煙四起之際,劉秀以謹慎的態(tài)度,觀察天下的時局,與其兄一起順時起義。
經(jīng)過多年的征戰(zhàn),劉秀終于推翻了王莽的政權,于河北稱帝,世稱光武皇帝。劉秀通過南征北戰(zhàn),結束了各地的割據(jù)政權,以及軍閥混戰(zhàn)的局面。劉秀在位時間長達三十多年,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居樂業(yè)。東漢也漸漸步入穩(wěn)定之中,一點點強盛起來。
公元57年,劉秀病逝,時年六十二歲。
劉秀的后代
劉秀是東漢政權的開創(chuàng)者,他結束了各地政權割據(jù)的局面,讓百姓從此免受戰(zhàn)亂之苦,為百姓打造了一個太平盛世。
劉莊畫像
劉秀共有十六個子女,其中有兒子十一人,女兒五人。他的皇長子劉彊和次子劉輔、第五子劉康、第七子劉延和第十子劉焉都是他的首任皇后郭圣通所出。剩下的六個兒子中,除了劉英外,都出為陰麗華所出。
劉秀與郭圣通的長子劉彊初封為太子,后來郭氏被廢,陰麗華入主中宮,劉秀與陰麗華的長子劉陽得以以嫡長子的身份參與朝政,表現(xiàn)非凡,深得劉秀喜愛。劉疆因此而倍感不安,終于主動請辭太子之位。就這樣劉陽被改名為劉莊,封為了太子,而劉疆被封為了藩王。
劉秀對陰麗華十分寵愛,他的兒子都得以留在了洛陽沒有前往封地,直到劉莊稱帝后才陸續(xù)就國。而郭圣通的兒子則在劉秀在位的時候就陸續(xù)就國了。
陰麗華和郭氏一樣共有五個兒子,除了劉衡早亡之外,劉莊成為了千古明君,劉倉是一代賢王,都是陰麗華的驕傲,只有劉荊這個兒子,最不省心。他在劉莊繼位后,鼓動劉疆造反,失敗后被貶。劉莊念其一母同胞,一再寬容,但他不知悔改,屢屢意圖不軌,被人檢舉后自殺身亡。
劉秀與許美人的兒子劉英并不受劉秀的喜愛,地位并不高,早早地就前往封地生活,后來因為意圖謀反,失敗后自殺而亡。另外,劉英是中國歷史上已知的最早的佛教信徒。
這就是劉秀的后代,總體而言,由于繼位者寬厚仁慈,王室的關系也都比較和睦。
劉秀劉邦
劉邦與劉秀中間隔著三百多年的距離,但是他們分別開創(chuàng)了大漢王朝,為百姓打造了一個太平盛世。東西兩漢得以銜接,再續(xù)漢室的輝煌。劉邦和劉秀之間有許多的相同點,而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對功臣的態(tài)度。
袁弘扮演的劉秀劇照
劉邦和劉秀同樣都是平民出身,同樣都需要推翻暴政的統(tǒng)治,在他們的身邊同樣有忠臣良將的陪伴。
當年,劉邦以農戶之身,順應民意,擁兵三千余人在沛縣起義。當時他的武裝力量不夠強大,只能投靠項羽,與項羽合軍,共同推翻暴秦的統(tǒng)治。等到劉邦的力量足夠與項羽一較高下之時,就與項羽展開了為期四年的楚漢之爭,終得勝利,登上帝位。
而劉秀呢?劉秀雖然有著皇室血脈,但也不過是遠支旁庶一脈,因推恩令也已是一般平民百姓。他在起義之初,也與劉邦一樣,勢單力薄,所以他才想到與綠林軍聯(lián)合起來,增強實力,大破莽軍,成功使王莽政權覆滅。之后,同樣是積聚實力,與更始政權一爭天下,最終成功稱帝。
劉邦與劉秀在奪天下的模式上其實是一樣的,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們登基之后的做法。劉邦登基之后,為了消除異姓諸侯王對朝廷的威脅,于是將昔日跟著他南征北戰(zhàn)的功臣群補鏟除。而劉秀則善待他的那些功臣,君臣之間的關系十分和睦。他的繼位者劉莊,還將這二十八位功臣的畫像刻于云臺閣,以激勵大臣。
劉邦與劉秀之間的不同,也許是因為劉邦的異姓王對朝廷產(chǎn)生了威脅,而劉秀的功臣則比較小。這不僅與客觀因素有關,還與劉邦與劉秀的性格有很大關系。劉秀較劉邦更加寬容,而且學問更高,他的臣子也都有較高的學問。劉秀的與他的臣子都深諳君臣之道,矛盾自然也就更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