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陽王李文忠是怎么死的?朱元璋和他有何關系
元末明初,世道混亂,群雄并起,那個時候名將眾多,紛紛崛起于微末之中。而李文忠也是當時極為有名的將領,明朝建國后,論賞軍功,李文忠位列第三,得享太廟。歧陽王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兒,祖上世代居住在泗州盱眙縣,后來隨父親李貞搬到濠州東鄉。李文忠是明朝著名的開國將領,在朱元璋起義時,李文忠就幫朱元璋東征西站,擴展勢力。明朝建國后,又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余勢力,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后太祖朱元璋又令其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對其信任之大,可見一斑。李文忠為何如此得朱元璋信任,他和朱元璋又有什么關系呢?
在古代,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而組成的關系是最牢固的關系。像古時候都是一個家族團結在一起定居,供奉一個祠堂,共選一個族長管理宗族。宗族之人,互為依托,互相幫助。那么李文忠如此受朱元璋信任,這中間是不是有血緣關系的影響呢?應該說,血緣情誼關系的確是朱元璋信任重視李文忠的重要原因。朱元璋時李文忠的舅舅,李文忠的母親曹國長公主是朱元璋的親姐姐。小的時候,朱元璋家里貧窮,經常吃不起飯,而李文忠的父親經常接濟朱元璋,因此朱元璋對李家有著很深的情誼。
十二歲時,李文忠母親去世,父親帶著他在戰亂中輾轉奔波,直到十四歲時,李文忠才見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眼見著這個小外甥,聰明伶俐,很是喜愛,又感念小的時候姐夫的接濟之恩,便將李文忠收為養子,帶在身邊教導,甚至還讓李文忠隨他姓朱。后來李文忠年齡漸長,可獨自領兵后,朱元璋便將他外放出站。而李文忠也不負朱元璋所托,屢建戰功,朱元璋對其十分信任,經常派他監軍。
明史說李文忠“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測其際”,“頗好學問,常師事金華范祖干、胡翰,通曉經義,為詩歌雄駿可觀”。李文忠是朱元璋親族中少數幾個讀過書,有學識之人。從能力上說,他既是朱元璋手下猛將,也是朱元璋信任的謀臣。
另外從血緣情誼上來看,他既是朱元璋的親外甥,也是朱元璋疼愛重視的養子。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復雜身份,他才敢于向朱元璋直言勸諫。在朱元璋大開殺戒時,時常規勸。
對于他的死,明史上記載是病死的。他生病期間,朱元璋關心備至,不僅親自前往探望,還命淮安侯華中負責醫治。病逝之后,朱元璋還親自為李文忠寫文致祭,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謚號武靖。對于他的死,朱元璋懷疑是華中下毒將其毒殺,因此朱元璋降了華中的爵位,并將其他醫生及妻子兒女斬首。
對于毒殺的說法,現代許多人都認為是朱元璋干的。那個時候的朱元璋大殺功臣,李文忠多有規勸,聽的多了,心生厭煩是很有肯能的。而且李文忠在軍中的聲望和民心上都頗受擁戴,因此懷疑朱元璋顧忌他,因此毒殺了他。
明史說:“十六年冬遂得疾。帝親臨視,使淮安侯華中護醫藥。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帝疑中毒之,貶中爵,放其家屬于建昌衛,諸醫并妻子皆斬”。李文忠生病后,朱元璋特地派人照看。而經過照看,短短幾個月就去世了。更可疑的是,朱元璋沒有誅殺華中,反而將其余醫生親屬殺完,仔細想想,多有不通。
無論李文忠是怎么死的,他對明王朝的功績是不可忽略的,他的軍事謀略也是值得我們稱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