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宰相章鑒生平簡介 南宋宰相章鑒是怎么死的
章鑒(1214年—1294年),字公秉,漢族,修水(今屬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號杭山,別號萬叟,南宋宰相,修水八賢之一。
淳祐四年(1244年)及第,咸淳十年(1274年)拜相,歷樞密院御史、中書臺人、左侍郎等。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去世,著有《杭山集》。
南宋宰相章鑒生平簡介
早年經歷
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鑒以別院省試及第,累官樞密院御史、中書臺人、左侍郎,參知政事。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拜右丞相兼樞密院使。時值元兵入侵,他積極主戰,支持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主張。后因韓震殿帥之死,鑒與曾淵之子明震同,遭奸黨左丞相王輪的迫害,被罷相歸田。又被誣告家藏寶璽,經突然搜查,除有一玉杯外,別無他物,方知其本色清正。
鑒為官清廉,政事嚴謹,寬厚為人,一生憂國憂民。其“一生事業居民計,千里山河救國心"之名句,傳誦甚廣。文天祥的《上章鑒杭山書》、《謝章鑒杭山書》,給予他很高贊譽。在鑒返鄉隱居時,文天祥還作詩贊其為官為人,心性品質:“國之遺老,時之清臣,政教區畫,風俗維新。富貴不淫,患難奚恤,神明其心,始終厥德。”草廬吳氏贊曰:鑒清謹,雖為宰相輔,猶如布衣。
章鑒的家鄉人對章鑒是尊崇的,把他列為地方八賢,敬奉在八賢祠內。同時,章鑒也受到社會上許多賢達名士的褒獎。民國二十六年(1937),《八賢祠志》修成,在以后擔任過國民黨代總統的李宗仁為章鑒題寫了《章杭山贊》:“出欲匡時,而遭時之不可為;退止潔身,而未以身同天下之安危。蓋其目擊朝綱之敗,國勢之衰,徒分亡國之咎,難為大廈之支。敝屣榮利,而徑去跡,匡怯而心可悲。”
南宋宰相章鑒是怎么死的
章鑒在政治上沒有突出的成績,但是,他卻以清廉為官,寬厚為人受到朝廷上下的一致贊譽。有史載,章鑒隱居山中時,曾與樵夫爭席,這令與他爭席的樵夫也不知道這個老人竟然是退下來的右丞相。另據《宋右丞相章公杭山先生壙志》載,章鑒“官正議大夫,爵南昌郡開國公,食邑三千二百戶,食實封九百戶。”可見章鑒受朝廷奉祿并不薄,而家中卻并無資財積蓄,其清廉節儉可見一斑。
章鑒在朝時,不事歌妓,不講玩好,生活淡然,且不修邊幅。章鑒在朝時為人寬厚,凡事無所不可,器局寬宏,百忤不慍,尤不記人之過錯,待人處事,以禮為先,友愛群從,因而被稱為“滿朝歡”。
在家里,章鑒和睦姻族,恩寵子弟,深得親友的愛戴。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去世,章鑒死后,所葬之山原名為相公山(因章鑒原為右丞相),后元朝欲派人挖掘其墳墓,章鑒后裔和鄉人隱匿不報章鑒墳墓所在之處,故相公山后改名為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