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 <thead id="xjztt"></thead>
    <label id="xjztt"></label>

      <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span id="xjztt"></span>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侄女張閭蘅口述 張學良這輩子很多事都沒踩到點上

      2017-02-09 09:04:1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張閭蘅是張學良五弟張學森的女兒,全國政協委員,在香港經商。由于張學良的子女都不在身邊,1967年以后,張閭蘅與妹妹張閭芝便成了張學良最

      張閭蘅是張學良五弟張學森的女兒,全國政協委員,在香港經商。由于張學良的子女都不在身邊,1967年以后,張閭蘅與妹妹張閭芝便成了張學良最親密的家人。直到2001年張學良在夏威夷去世,張閭衡一直陪伴在他身邊,見證了這位傳奇將軍的后半生。

      2010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張閭蘅在北京接受本刊采訪?!八且粋€喜劇人物,卻活在悲劇里面”,在張閭蘅眼里,大伯張學良性格活潑,但一生坎坷,在沒有自由的日子里以苦為樂。

      他們宛如生活在“鳥籠”中

      大伯是張家的長子,與我父親為同父異母的兄弟,但年齡懸殊甚大。大伯帶兵打仗時,我父親還是一個嬉戲打鬧的頑童。我的奶奶是東北張作霖的五夫人——壽夫人,壽夫人本名壽懿,是清朝黑龍江將軍壽山的女兒。

      我們一家原先住在天津,1948年才搬到臺灣,我當時才8歲,不明白為何搬到臺灣。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搬到臺灣后,我們一家成為大伯、大媽最為親近的人。

      我第一次將大伯、大媽的模樣凝刻在記憶中,是我上高中時,隔著大玻璃窗看清了大伯的模樣:個頭不太高,有些發福,頭發灰白,幾乎掉光了。我怎么也想象不出當年“英俊少帥”的樣子。

      高中畢業后,我到美國留學。1965年回臺北省親,在家里再次見到了大伯、大媽。聽家人說,大伯、大媽從幽禁的新竹搬到臺北了,在北投復興崗建房,到臺北市區時總會來家里坐坐,每星期起碼有三到五次。與過去在新竹山區的幽禁生活相比,大伯、大媽這時稍許自由些了。他們家里沒有別的親人,除了一位跟隨他們同生死共患難的、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吳媽,其余“服侍”的人,都是派來的看守特務。

      每次到我家來,他們總要弄出很大的“動靜”。一群時刻跟隨的特務先進家里轉一圈,看沒有陌生人后,便在門外警戒,有時甚至坐在屋里,面無表情地聽我們家人聊天。

      大伯的自由活動區域只有200米,且只限于白天,黃昏以后便不能走出屋門。負責監視大伯的劉乙光有規定:執行內部警戒任務的特務,白天須站在張學良住房十丈左右的位置,晚上則移至寢室窗外和門口;外圍憲兵白天在遠處站崗,夜晚則移到特務們白天所站的位置放哨。在特務的警戒范圍外,憲兵連的士兵們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彼此相望,形成一個包圍圈。

      大伯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被人監視的生活,他很坦然,依舊與我們家人大擺“龍門陣”,聊到高興時,笑聲朗朗。或者拉我們一同去下館子,邊吃邊聊。我就是從那時起,才真正認識了我這位“鼎鼎有名”的大伯,我與大伯的感情,也是在這段時間的交往中,在聽他的講述中慢慢建立起來的。

      大伯的言語不失機敏活潑,有一次他請客,席上有好幾位中年太太,這些太太都是平常陪他打牌的牌友。期間有人說:“大爺,這一屋子的美女陪你吃飯,您多幸福呀?!贝蟛R上笑著回答:“嗯,你們都是美女,那丑人都到哪里去了?”在場的人都笑得不亦樂乎。

      囚禁在新竹山中的張學良在室內聽收音機。這臺收音機當時在臺灣算是“奢侈品”,也是張學良唯一可使用干電池的“家用電器”。宋美齡送收音機時,專門交代要配上幾節電池。有了收音機,在大山中的張學良得以了解世界的變化

      大媽話不多,眼神中總有一絲淡淡憂郁。她很少向外人提及自己內心的感受。大媽是位虔誠的基督徒,我們聊天時她如果插進來,就是宣傳她的基督教。有時大伯也不耐煩地打斷她:“行了,我們在聊天呢!”但大媽是絕對的賢妻,對大伯的飲食起居照顧得非常好,他的生活就是她的全部世界。

      他們大都與奶奶、媽媽交談,我在旁邊聽著,大伯會不時看著我,眼神里充滿了親情與關愛。大伯、大媽身邊沒有別的親人,他們的子女均遠在美國,只能靠書信來往。張閭琳是大伯大媽唯一的兒子,1930年11月28日出生于天津。1940年由大媽安排,送往美國舊金山大伯好友伊雅格和埃娜夫婦代為撫養。1956年,張閭琳第一次到臺灣,去高雄探望仍被囚禁中的父母親,但是他只會說英語不會說漢語,與大伯之間的交流很不方便。

      正因為我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寂寞與思念,我們想為他做點事,我與妹妹閭芝的生活都改變了。妹妹先是成了大伯、大媽的大“管家”,而后提前“退休”,陪伴他們。

      與內地互通信息

      1967年,我畢業后回到臺灣,有更多的機會和大伯接觸了。我們在臺灣的親人,大大小小好幾十口人,聚在一起,真是不一般的熱鬧。

      從大伯平時的言談中,我能感受到他對家人、家鄉、國家、民族的摯愛,談起這些話題時,他興奮不已、神采飛揚,有時說著說著,黯然神殤,音落神凝。他喜歡講述東北的往事,大伯的講述喚醒了我童年時在天津饞吃冰花的記憶。海峽那邊是我們的老家!我忽然想回老家看看,回祖國去看看。

      一方面因為好奇,一方面也想替大伯來看看,1979年,我從香港乘火車去了廣州。這是我1948年離開天津后,第一次返回內地。我在廣州東方賓館住了2天,回到香港后,急不可待地飛往臺灣,想把內地的見聞告訴大伯。還沒等我開口,大伯悄悄先問了一句:“你回大陸了?”嚇了我一跳!我進內地沒告訴任何人,大伯怎么會知道呢?后來大伯告訴我,當局對進出內地的人是密切“關注”的,那些“跟班”已知情況,要大伯找我核實。大伯告訴他們,要問你們自己去問!但除了大伯,始終也沒人找過我,他們知道問也白問。

      此后,我多次往返大陸,大伯說過的一些地方,我都會去看看、聽聽。張家幾十年來沒有人去老家給爺爺張作霖上墳燒香。大伯囑咐我給爺爺上墳,老是說,你有機會就到這個地方去一下,到那個人那去一下……我按大伯的意思去做,無形中變成大伯與他部屬之間的“聯絡員”,也成為自1936年西安事變之后,尤其是1949年海峽兩岸隔絕之后,大伯與祖國內地可以互通信息的唯一渠道。

      1982年,我在北京見到了楊虎城之子楊拯民,他時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熱情款待了我,介紹我認識一些大伯的熟人,我也告之大伯的情況?;嘏_灣后,我向大伯轉達了他們的問候。大伯很高興!他悄悄告訴我:再回內地,可以找兩個人,一位是呂正操;一位是萬毅。這兩位都是他以前的老部下。

      1984年6月,我從香港來北京洽談商務,在楊拯民的介紹下,特意登門探望了呂正操。第一眼看到他的時候,我心里就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這個人怎么那么像我大伯!我也按東北人習俗,像在家里喊大伯一樣喊他“大爺”。得知大伯近況后,呂正操十分高興,在我回港前夕,特意托我給大伯帶去一副健身球和上好的新茶,表達祝福和掛念之情。

      見到萬毅時更感人,他兩眼其實已經什么都看不見了,他就拉著我的手,我知道他更是想傳遞對大伯的感情?;氐脚_灣后,我把會面情況仔細匯報給大伯,看得出他聽了很難過,但他一直努力壓抑著自己的感情。1987年初,我再次來京,帶來了大伯贈給呂正操的詩一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是摘引陶淵明《飲酒》詩中的句子。呂正操也從陶淵明的《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篇中摘出幾句,略加改動,集成一詩回贈給大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徒設在昔心,良辰知可待”。末句將原詩“良辰詎可待”的“詎”改成“知”,他希望大伯振奮精神。

      闊別54年后的見面

      我有一種使命感來安排呂正操與張學良在美國的會面。不管他與部下隔了多少年,也要讓他們能在有生之年見上一面。

      1991年3月10日,失去自由達半個多世紀的大伯和大媽,終于離開臺灣去美國探親。5月23日,呂正操及隨員多人,飛往美國看望張學良。

      1991年5月29日上午,他們在紐約相會。在曼哈頓公園大道的一棟公寓里,在分離了整整54年后,兩個耄耋老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見面那天,我陪著呂正操乘電梯,電梯門一開,我嚇了一跳,平時很少穿得那么正式的大伯,那天西裝筆挺站在門口迎接他們。呂正操仍按以前的習慣喊大伯為“老校長”。大伯和呂正操是同鄉,在東北講武堂時也是呂正操的老師。在東北軍時,呂正操曾在大伯身邊和屬下工作了10余年。

      見面的日子是呂正操選的,之前我還奇怪,為什么呂正操一定要選在那天?待兩人見面后我才明白,他說,校長,到今天我跟你隔了54年5個月零4天沒有見。呂正操從北京帶來一整套大伯愛聽的《中國京劇大全》錄音帶和大陸著名京劇演員李維康、耿其昌夫婦新錄制的京劇帶;當年新采制的碧螺春茶葉;還有一幀國內畫家袁熙坤先生為張學良將軍趕畫的肖像,以及一幅由啟功先生手書的賀幛,書錄的是大伯的一首小詩:“不怕死,不愛錢,丈夫絕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余年?!?/p>

      兩個老人談了很長時間,大伯最想知道呂老是如何打游擊戰,如何打日本人的。

      6月4日下午,大伯和呂正操又相約詳談一下。我陪同他們到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團長李道豫大使的別墅做客。大伯給呂正操帶去了一包臺灣產的鳳梨酥。交談中,大伯表示,愿為祖國的和平統一盡點力量。他說:“我雖然90多歲了,但是天假之年,還有用得著我的地方,我很愿意盡力。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愿意為中國出力?!?/p>

      2009年10月20日,106歲的呂正操去世了,我從國外趕來參加了呂老的追悼會。我心里很難受,雖然我與呂老遠隔重洋,但經常與呂老聯系。呂老也十分掛念張家,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他這一輩子,很多事情都沒踩到點上”

      1994年,大伯、大媽到夏威夷定居。大媽年輕時曾患肺癌,割除了一片肺葉,而大伯在40多歲時患了嚴重的眼疾,因居在深山中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視力差到看人只是影子,打麻將全靠手感,一耳全聾,一耳微有聽力。多年來,大媽就是大伯的眼和耳,但大媽一大聲說話,就喘不過氣來,非常辛苦,兩人以輪椅代步,相依度日。

      大伯在夏威夷的生活非常有規律,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是聽服侍他的人念報紙,因為聽力差,讀報的人需要大聲念。接下來就是出去兜風,回來吃飯,之后就是午睡時間,醒來再出去兜風;晚飯之后,大約七、八點鐘,他準時上床。

      大伯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應該是到了夏威夷的時候。以前在臺灣,總有一雙眼睛盯著他。我們請他出去吃飯啊、陪他聊天啊,每次出來都有人看著,一般是兩輛車,一人開車,另外一人坐在后排一言不發,后面還有一輛車緊跟著。直到大伯到了夏威夷,這雙眼睛就沒有了,可以我行我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氣氛不一樣了,一切都過去了。

      大伯喜歡種蘭花,滿屋子的蘭花。他最愛的是“中國蘭”,在臺北有一個溫室花房專門養“中國蘭”,其中有些非常昂貴,而且不是每株都能開花,主要是欣賞葉子的形態。有一次,我逗他,“您種了一屋子不能吃的韭菜,也不開花?!贝蟛卮鹫f:“你真是俗不可耐,只知道吃。”大伯喜歡唱京劇,喜歡看明史和圣經,喜歡吃水果,一天吃好幾斤,而飯菜則喜歡吃清淡的,很少吃肉。他喜歡熱鬧,喜歡朋友多,喜歡打麻將……就是喜歡熱鬧。一個喜歡“撒野”的人給關在籠子里,是什么感受?

      我只有一次見過大伯流眼淚。那是大媽去世了,大伯跟我輕聲說:“前幾天,她(趙一荻)還好好的,怎么說死就死了呢!你看前幾天,我才跟她開玩笑:‘你走了,我就找一個女朋友去’,她就跟我說:‘我做鬼也不放過你!’”

      他說著淚就默默地流下來了。大伯和我們常人不一樣。他是做大事的人,能做到“天塌下來當被子蓋”。但大媽去世的時候,他很難過,我扶他去做禮拜,他拉著我的手,手都是抖著的。

      大媽去世一年后,2001年,大伯的人生也畫上了句號。在大伯最后的日子里,我每日陪伴在側,大伯雖然身體不適,但依然能講笑話,思維敏捷。他離開得十分安詳。大伯對生活隨遇而安,即使病情反復,也從不抱怨。他一生從來不麻煩別人,每一個服侍過他的人,沒有一個不稱贊他是一位又聽話、又合作、又可愛的老人家。

      大伯臨終時沒有囑托,他性格豁達,不拘小節,也不怕死,可以說是瀟灑地離開人間。在許多人的眼中,大伯是風云人物,的確,他的一生始終被人“前呼后擁”著:早年是他眾多的部下,晚年是各種訪客與媒體,在臺灣則是一大群甩都甩不掉的“跟班”……

      西安事變后,大伯被“蔣家政權”囚禁五十多年,他對蔣介石的感情很復雜,但是至死都沒有抱怨過。對蔣介石,我只聽大伯說過一句:“你爺爺是一個有雄才沒大略的人,蔣介石是一個有大略沒雄才的人?!?/p>

      關于西安事變,大部份史實都已公開了。為了營救蔣介石,蔣夫人當時答應了一些條件,但事后蔣介石沒有遵守承諾,蔣夫人為此深感內疚。正因如此,蔣夫人保住了伯父的性命,不致遭遇到與楊虎城將軍一樣的下場。

      有人說,1985年12月25日,大伯85歲看大陸拍的《西安事變》時,因心情激動沒看完就走了。其實,因為患有青光眼,他看《西安事變》基本上是靠聽的。看完后他說,那個張學良好像和我不像啊。大伯沒有激動,也沒有評價。關于大伯的電視劇什么的也很多,我們也看,但是覺得寫跑了,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大伯確實是一輩子不過生日,他的生日和爺爺的祭日是同一天。所以,他一直不過生日,但是在1990年,政府為其辦了宴,其他的時間他一直不過生日的。

      大伯是一個有愛心的人。他愛中國、愛同胞,期望國家早日實現統一。他曾不止一次對我說,要在適當的時候回東北老家去看看,主要是看看親友,說這事與政治無關,因為他本人早已退出政治,早已脫離政治。他希望人們不要把他回去探親掃墓的事同政治連在一起。

      大伯走了,他是帶著遺憾走的!他這一輩子,很多事情都沒踩到點上——少年時想學醫救人卻從了軍;東北淪陷后想親往前線打仗,卻未能走上抗日戰場;晚年想回東北看看,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故土,卻因諸般因素,終始未能回大陸一趟。

      當他想回大陸時,政治環境不允許;等環境允許了,又因為大媽的病情回不去(他們一直相依為命,不可能撇下大媽一個人回大陸);當我一切都安排好,他可以移居香港時,卻又因病去世了。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综合二区|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色欲综合久久躁天天躁蜜桃|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色婷婷色综合激情国产日韩|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伊人久久成人成综合网222|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一97日本道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 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综合激情|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_久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不卡| 久久香蕉综合色一综合色88| 青青综合在线 | 亚洲av综合色区|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色综合.com|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