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混混高俅能一步登天真的靠“運氣”嗎
高俅是《水滸傳》中奸佞小人的代表,發跡前,可以說他是要錢沒錢,要背景沒背景,要學問沒學問,那么他怎么就能一下子做到殿帥府太尉這等高官呢?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高俅發跡前的那斷經歷。
高俅本是東京一俘浪破落戶子弟,每天游手好閑,不務正業,后被告了一狀,結果被刺配淮西臨淮州。在那里他依附于一個開賭坊的閑漢柳世權,一住就是三年。后來因宋哲宗拜南郊,感得風調雨順,大赦天下,高俅之罪被赦免,于是他打算重回東京。柳世權替高俅寫了一封信,讓他去投奔東京的親戚董將士。董將士知道高俅是俘浪子弟,不愿收留,于是又將其轉薦給了小蘇學士。小蘇學士亦因高俅非正經之人,又將其轉手給了當朝駙馬小王都太尉,誰料小王都太尉就喜歡高俅這樣的人,于是把高俅收于門下,做了個親隨。一次,小王都太尉宴請端王吃酒,端王相中了一尊羊脂玉鎮紙獅子,小王都太尉為討好端王,命高俅親將鎮紙獅子送至端王府中,碰巧這天端王正在府中與一幫小黃門踢氣球,也不知是哪個小黃門把氣球一腳踢到了高俅腳下,本善踢氣球的高俅竟本能般地一腳“鴛鴦拐”把球踢還端王,由此,端王愛上了善踢球的高俅。后來,哲宗天子駕崩,因無太子,端王本便被立為了天子,是為宋徽宗。端王變成宋徽宗之后,沒過半年,深得徽宗喜愛的高俅便被提拔到了殿帥府太尉的職位上。
由以上高俅的經歷,于是有人不禁感嘆高俅的“運氣”太好了!那么,高俅的發跡真的主要是靠“運氣”嗎?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一本正經地用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來分析一下。
首先說明一下,高俅的發跡,“運氣”在其中充其量算是一個外因,它根本起不了主要作用,起主要作用的還是內因。那么,內因是什么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原著中說:高俅本是一個俘浪破落子弟,自小不成家業,只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好腳氣球……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玩耍,亦胡亂學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只在東京城里城外幫閑。
而小王都太尉和端王呢?
書中說:(小王都太尉)喜愛風流人物,正用(高俅)這樣的人。(端王)俘浪子弟門風幫閑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
這便是內因。
正是由于高俅和小王都太尉、端王有同樣的愛好,同樣的品味,才使他們有了交集。如若他們一方不是這樣的人,即使高俅的運氣再好,也不見得會得到小王都太尉和端王的青睞,因為外因是要通過內因起作用的。
因此我說,“運氣”對于高俅的發跡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乃是端王、小王都太尉等這些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的人和高俅臭味相投。由此也意味著,國家也必將斷送在這些人的手里。
高俅發跡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擊孝順耿直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這意味著什么呢?王進在書中一閃而過,為什么再也沒有出現過?作者安排王進這個人物有什么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