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首席智囊李儒 董死多年后還有人幫他求官
三國演義中最知名的西北軍師,頂有名的便是李儒。
李儒頭一回出場,是在董卓接到來自洛陽的密令,讓他帶兵進京之際。當時老董的意思,就要直接出兵,是這位李儒看破了其中的曖昧,他說老董你即便是奉旨行事,也不能這么不清不楚的出去,萬一事情不順利,朝中那位不認賬,你豈不是兩面不是人?
何進頒下來的是密令,自然不可能說得很清楚,現在老董一刀把這層紙戳破,他固然是名正言順了,可何進卻危險了,因為老董的奏章一公開,宮里的宦官便明白何進要干什么了。
果然,先下手為強的張讓等人,這就出手將何進騙入宮中并殺害。一場宮廷仇殺由此拉開序幕。
李儒的第二次出場,則是在董卓進京之后意圖廢除皇帝另立漢獻帝,卻因事情重大,頗有些猶豫之際,李儒又說話了,他說這事千萬不可猶豫,一旦拖延必會生變。就在明天,你把百官叫來,大家都同意那好,若有不同意的,立馬誅殺,這叫什么?這就是立威!
可就在董卓按計行事,丁原出來阻攔之際,李儒卻又臨時變卦了,他扯住老董,說了這么一句話:
“今個大家喝酒聊天,談這么嚴肅的事干嘛?明再聊唄!”
這話說得輕松,實際上李儒的變化是大有玄機的。這玄機便是他看到了丁原身后的呂布,瞧那小身板甚是了得——老董你若蠻干,說不定就吃他一戟!
所以,直到用寶馬和黃金玉帶收買了呂布之后,丁原才被殺害。這便是李儒的算計。
而之后,董卓要殺袁紹,也是李儒勸住,因為大局尚未定下來,不可胡亂殺人(這意思穩定之后就可以亂殺人了,果然西北系此后來了輪大屠殺)。在漢獻帝即位之后,也是李儒,出面勸董卓要用些名人,譬如流落之外的大文人蔡邕。
穩定之后,老董殺人李儒便不勸了,不但不勸,他還是極好的執行人。譬如廢帝吟了首詩,說:“何人仗忠義,泄我心中怨!”老李這便氣勢洶洶帶人進宮,親手把何太后扔下樓摔死,讓武士把唐妃絞死,小皇帝則是毒酒一杯。
此后曹操行刺董卓,事不成便假裝獻刀。董卓和呂布兩個大塊頭在那里空懷疑,卻無法確定。李儒一來便拿出了解決辦法,他說曹操這家伙在京城里沒什么家人,孤獨一人住在寓所里,現在出了這檔事,咱派個人去叫他過來,他若是坦蕩無疑就會立馬過來,若是心里有鬼,一定找借口不來,到時候咱派一隊小兵過去,就能拿他知罪!
要說李儒這主意,果然是周到細密得很,可那曹操做刺客心虛,不等來人便已駕馬飛出東門而去。呵呵,也幸虧他跑得快,若不然必定難脫一死。
即便是之后諸侯聯合起兵,涼州兵先折了華雄,之后又敗了呂布,董卓無可奈何之際,李儒依舊有辦法,他說大漢朝有兩個京城,咱可以放棄這洛陽城,把皇帝搬到長安去,然后這些諸侯,自然會生出許多亂子來。
(事實上也真的如此,打進洛陽之前,反董諸侯聯盟尚且算得上團結,一進洛陽,就連此前表現最優異的孫堅也帶著玉璽溜走)
可以這么說,李儒此前的出的每一個主意,都能讓董卓順利度過難關、達到自己的意圖。簡直比后來的荀彧之于曹操、諸葛之于劉備還神奇。
但董卓終于還是沒保持住納(李儒之)諫如流這個唯一的優點,當呂布迷戀上貂蟬,李儒勸他大方一記,就把這女子送給小呂,老董卻來了個先同意后賴賬,最終小呂子反水,老董自然是命喪九泉,而這李儒呢?也一塊綁到市曹去砍頭。
但事實上,這只是演義的虛構而已,真實情形之下,李儒一直活到了李傕時代,當時漢獻帝想起他毒死自己哥哥的情形,還專門下一道詔書要李儒的人頭,還是李傕出來為他辯解:
“哎呀!陛下啊,這是董大胖子干的壞事哪,李先生是斯文人,只是奉命辦事而已,不能怪他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