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的原配夫人于鳳至是誰?于鳳至個人簡介
于鳳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生于1897年,少帥張學良的原配妻子。在張學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1990年3月17日午夜12時半,在美國洛杉磯市好萊塢山頂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因心臟病離世,享年93歲。從1940年赴美就醫算起,她在美國整整度過了50年。這50年里,她不僅一個人照料三個子女,而且還憑著堅強的意志戰病魔、投資地產和股市,由罩在丈夫光環下的民國時期東北第一夫人轉變成一位杰出的事業家,為子女、也可以說是為張學良積累下一份讓人難以置信的家業。“救漢卿,我要奮斗到最后一息”的信念牢牢地支撐著她,她90余年的人生歷程,讓我們懂得了什么叫生死相許、什么叫忠貞不渝。
早年生活
其父靠經商致富,為避風險,將家眷安置于懷德縣大泉眼村(現公主嶺市南崴子鎮大泉眼村)。1897年于鳳至在大泉眼村出生,五歲入私塾,九歲到鄭家屯。十一歲時由父母訂下婚約,對方是小她三歲的張學良。1913年考入并最終以優異成績畢業于奉天女子師范學校。
股市搏殺
出院后的于鳳至暫時住在女兒張閭瑛家里,在女兒、女婿的精心照料下,于鳳至的身體康復得很快。張閭瑛聘請了一位家庭教師為她補習英文。在治病期間,她的日常口語對話早已不成問題,經過家庭教師專業輔導,她很快掌握了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身體漸漸地康復,于鳳至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她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掙錢。雖然依靠伊雅格的資助,她暫時渡過了難關,但長此下去必將是坐吃山空。丈夫獲釋遙遙無期、在美國生活需要錢、孩子上學需要錢、治病需要錢,于鳳至有生以來第一次感覺到錢對自己如此重要。于鳳至在自己的回憶錄里講述了她第一次走進華爾街股票交易大廳的感覺。剛來美國時,熱心的莉娜曾經帶她去過華爾街股票交易大廳。莉娜告訴她,這是一個瘋狂的地方,有的人可以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有的人可以一眨眼間成為窮光蛋。四處尋求生機時,于鳳至第一個就想到了這個股票大廳,別人能憑著炒股成為百萬富翁,我為什么不能?至于能不能成為窮光蛋,她沒有想,她記起的只是父親當年說過的一句話:“我閨女要是做買賣,肯定是把好手”。就這樣,于鳳至帶著一種被逼無奈、同時也帶著一種自信闖進了股海。憑著當年東北大學文法科的教育基礎,憑著從富商父親于文斗那里遺傳下來的經商基因,以及當年東北第一夫人的胸懷和膽識,她很快在股市里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在大起大落的股市里縱橫捭闔、游刃有余,順利地掘到她事業的第一桶金。有人說,華爾街股市里都是賭徒。但于鳳至具有賭徒的膽量,卻沒有賭徒的瘋狂。股市上每有盈余,她便購買房產用于出租,慢慢地有了一些穩定的收入,她再也不用為錢而發愁了。
赴美求醫
西安事變發生時,于鳳至剛由西安來到英國不久,她的女兒張閭瑛和兒子張閭珣、張閭玕自從張學良1933年下野出洋、攜家人游歷歐洲后便留在英國。正在英國安排子女讀書的于鳳至得知西安事變發生的消息后,立即打電報給宋子文,要他一定保護好張學良的安全,并草草安排一下便趕往國內。當于鳳至滿心焦慮地來到南京時,張學良已在羈押之中。就從那時起,她陪伴著張學良由南京到浙江奉化、安徽黃山、江西萍鄉、湖南郴州、沅陵,1940年又被轉移到貴州修文陽明洞。在4年輾轉流遷的幽禁生活中,于鳳至與張學良共同經歷著由副司令變為階下囚的驚天突變,相濡以沫地度過了艱難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生活的顛沛流離、特務的刁難虐待、心情的苦悶抑郁慢慢地蠶食著體弱多病的于鳳至的身體。1940年春天,積郁成疾的于鳳至被確診得了乳腺癌。對于上個世紀40年代的人們來說,患上乳腺癌就等于是被宣判了死刑。無可奈何之下,張學良夫婦求助于宋美齡,在宋美齡的協調幫助下,于鳳至帶著貼身侍女及張學良的一名副官從上海搭乘國際航班來到美國治病。臨行前,張學良告訴她,他們在北京時的老朋友、前美國駐北京公使詹森·肯尼迪和夫人莉娜會幫助安排就醫。在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于鳳至一下飛機就受到詹森·肯尼迪及夫人莉娜的熱情接待,在他們夫婦面前,于鳳至感受不到絲毫的輕慢。他們幫助于鳳至安排好住處并聯系好了就診的醫院——位于紐約城郊的哥倫比亞長老會醫學研究中心的哈克尼斯教會醫院。在這所聞名遐邇的教會醫院,負責為于鳳至治療的是著名的腫瘤專家溫斯頓·比爾。經過x光檢查確診了左乳病變的準確位置后,比爾決定采用保守療法,這樣可以使術后的于鳳至仍然保持原有的身材。在近一年左右的時間里,比爾醫生先后為于鳳至做了三次難度較大的腫瘤摘除手術,順利地摘除了左乳內三枚卵石大小的腫瘤。雖然三次手術過于麻煩,卻可以減少乳房外面的創口。然而,由于癌細胞的病變轉移,一年后,比爾不得不提出摘除整個左乳的治療方案。于鳳至起初為保留左乳固執地僵持了幾個月,后來在詹森·肯尼迪夫婦的極力勸說下,于鳳至終于妥協,同意了比爾醫生的建議摘除左乳。術后的化療緩慢而痛苦,在化療期間,于鳳至的頭發幾乎掉光了,人也變得愈加憔悴、虛弱,一向瘦弱的身體幾乎成了皮包骨,體重不足45公斤,所幸的是性命終于保住了。
后事
于鳳至女士至死也沒能再見張學良一面,這成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遺憾。1990年1月30日,于鳳至在睡夢中安然逝去。1964年7月4日,64歲的張學良與53歲的趙一荻正式結婚。他們經過20多年與世隔絕、相依為命的生活后,在臺北杭州南路美國人吉米·愛爾竇的家中舉行婚禮。愛爾竇是張學良的老朋友,證婚人是年已百歲的陳維屏牧師。女方證婚人是黃仁霖。13人的來賓中有宋美齡、張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禮、馮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