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眼中國民黨最會打仗的將領的兩人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后,在一次聚會中,當被問及在眾多的國民黨黃埔系高級將領中哪幾位指揮才能比較出色時,粟裕脫口而出:“就是杜聿明和王耀武。”
粟裕接著評點這兩位老對手:“杜聿明只能打勝仗,不能打敗仗;只能在有利條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條件下打仗。”
“那么,王耀武呢?”有人問。
粟裕說:“王耀武這個人在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中比較有指揮才能。陳老總說過,不要小看王耀武,他是國民黨那些人里比較明白的一個。”
粟裕評價王耀武之際,王耀武還在接受戰犯改造。當王耀武經過特赦放出來后,有人問他除了親人最想見以外,還有誰此刻能讓他想起來?王耀武沉吟片刻說:“粟裕。”
真正意義上的對手往往也是知己。
其實,王耀武是一位抗日名將。
王耀武被俘后,毛澤東曾讓羅瑞卿轉告他說:“你的抗日功勞我們共產黨人是會永遠記住的。”
蔣介石曾稱贊王耀武“善于帶兵,有指揮才能”。
陳毅與粟裕對他也有很高的評價。
王耀武在抗日戰爭中打過不少的好仗,可以用大放異彩來形容。他帶著74軍打遍大江南北,以上高、常德、雪峰山三戰最為出色,憑戰功出任方面軍司令官和山東省政府主席。因為王耀武在抗戰中的戰功顯赫彪炳,所以當時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
(王耀武)
(杜聿明)
1943年11月,日軍糾集七個師團約十萬人進攻常德,王耀武率74軍參加常德會戰。他率主力在常德東北地區與敵激戰,常德被日軍陸、空軍及坦克優勢火力猛攻16天,全城被夷為平地。堅守常德城的部隊是74軍57師,師長余程萬。8000人只有83人生還,余皆戰死。王耀武率51師反擊,在友軍的配合下,經過六天激戰,終于收復常德城。
常德一戰深得國民黨最高軍事首腦蔣介石的贊賞,稱贊王耀武善于帶兵,有指揮才能。戰后蔣介石在南岳召見他,倍加獎勵。1944年2月,蔣介石提升王耀武為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73、74、79、100軍四個軍十萬人。
1945年是抗日戰爭發生根本轉折的一年。4月,王耀武親自指揮湘西雪峰山戰役。當時日軍以坂西一良中將為指揮,糾集六個師團的兵力,約十萬人,沿湘黔公路向芷江進擊。芷江是中國軍隊最大的空軍基地,也是中美混合飛行團所在地。日軍進攻芷江的目的就是奪取這一重要空軍基地,并企圖打通湘桂線,進而西犯入川。
此時王耀武率18軍、73軍、74軍、100軍及湖南省吳奇偉所率保安部隊共約30萬兵力迎擊敵人,戰役歷時近兩個月,日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后來中國軍隊從防御轉入進攻,日軍狼奔豕突,潰不成軍。湘西會戰雪峰山戰役的勝利是王耀武的得意之作,正是這一戰役的成功,使他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這是黃埔同學望塵莫及的。王耀武年僅40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戰敗,無條件投降。9月初,王耀武作為長衡地區受降長官,接過了日本第20軍指揮官坂西一良中將呈上的指揮刀。這才是王耀武最輝煌的時刻。作為一名中國軍人,王耀武從一個師長開始,歷戰而至方面軍司令官,親身經歷了中國抗日戰爭,并以戰勝國將領身份受降。他的74軍被譽為“抗日鐵軍”,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只有74軍逢戰必有戰功。
王耀武會打仗,也確實是個明白人。內戰爆發后,他就看破了結局。
他不贊成蔣介石急于發動內戰的想法,卻又不能不服從軍令。他本從不在家里談及軍務和政務,一次卻隱忍不住,曾經兩次對妻子鄭宜蘭:“這一腔熱血竟灑何地。”
抗戰中,余程萬棄守常德,王耀武是不認可的,說:“你余程萬死在常德陣地上,也不許丟陣地。”而這一次他到濟南守城,面對部下,他卻說:“此不同于抗日,不必萌發輕生的念頭。”
1947年,解放軍大軍壓境濟南城時,王耀武讓家人先遷往青島,并且給家人留話說:“假如我有不測,你們可去香港,不要去臺灣。”
結果,濟南城破,王耀武被俘后,鄭宜蘭帶著七個子女,加上兩個堂侄,還有一些護衛,從青島去了上海,再后來坐飛機去了香港。
據說后來蔣介石身邊有人曾提議把王耀武家人全部“弄死”,所幸的是,蔣介石并沒有同意。
事實再次證明王耀武是一個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