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被日本暗殺因拒絕兌現之前的承諾
張學良晚年,在做口述歷史的時候曾經說過:我的整個毀滅是出于日本。的確,殺父之仇、亡國之恨,乃至于后來被囚禁五十四載,張學良一生的起伏跌宕,日本都脫不了干系。
當然,客觀地說,1929年,東北易幟之前,日本尤其是駐留東北的關東軍與奉張也曾有過和平相處,互為利用的一段合作期。
1925年,奉軍將領郭松齡倒戈,一路勢如破竹,奉天震動。正當張作霖準備逃亡旅大的關鍵時刻,12月7號晚上,關東軍司令百川派參謀長齋藤秘密抵達奉天。
通過張作霖的日本顧問,雙方在沈陽旅館見了面。齋藤對張作霖表示,即便郭軍進抵新民,關東軍若通知他們,中國軍隊不得再南滿鐵路附近作戰。到必要時,關東軍還可出兵狙擊,他們是無法進入省城的。
其實,為了維護日本在“南滿的利益”,日本關東軍在12月初,就確立了援張(作霖)排郭(松齡)的方案。并在12月1號擬定了一份《今后情況及軍事應付措施方案》,確定了一旦情勢危急,便武力援張的總原則。
當然,關東軍可不是行善事,而是要進一步取得在東北的利益。不過,在郭松齡兵敗被殺之后,起死回生的張作霖對于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一直虛與委蛇,拒絕兌付之前的承諾。也正是這個舉動,讓關東軍對張作霖動了殺機。
1928年,皇姑屯一聲巨響,張作霖被炸身亡。根據直接參與布置暗殺的河本大作自述,負責勘定地點,裝置電流炸藥和控制引爆的都是來自關東軍的獨立守備大隊的日本軍人。
從1928年皇姑屯事件,到1931年的柳條湖事件和“九一八事變”,關東軍從暗下殺手跳到了臺前,開始對東北實施直接的軍事侵略。
與此同時,關東軍也開始急速地增加兵力。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后,關東軍還維持著一個師團和六個獨立守備大隊的規模。而此后,直到“七七事變”,關東軍增加到五個師團。
隨著1934年偽滿州國的建立,偽滿洲國的建設又成了關東軍職責的一部分。關東軍以“滿蒙的國防就是日本的國防”為理由,被授予在滿洲行動自由的權利。
此外,如果有必要,可以在任何地方駐軍。自此,關東軍以統帥獨立權為由,逐漸成為凌駕于其他軍政機構之上,獨攬一方大權的獨立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