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戰略秘訣及治國策略!
戰國初期,秦國原本是一個挨揍的主,陰晉之戰,50萬秦軍敗在了一代名將吳起5萬人的手下(這也是白起咬牙切齒的地方),結果丟了河西之地,成為了一個二流國家。
百年強國
魏國這個稱霸近百年的強國,它靠英明的君主和卓越的文武支撐著。它的北面是趙,南面是楚,東面是齊,西面是秦,中間是韓,這樣的地理位置又怎么能夠讓自己永保強大。魏惠王就是如此帶領魏國走向衰落的。后來的君主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昔日無堅不摧的武卒也沉淪了,終為強秦所滅。
旗鼓相當
趙國是唯一能與強秦抗衡的國家,僅僅是軍事上能抗衡,燕趙之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強悍的趙人讓無堅不摧的秦軍也望而卻步了,但沒強大的物質基礎,經濟極其落后,而長平之戰一打就是三年,秦國有關中平原、四川盆地這兩大產糧基地,而三年的大戰就讓趙國經濟陷入崩潰的境地,最后終于走向覆滅。
可悲弱國
韓國從各個時期來說都談不上強國,到了長平之戰之前,居然把占了半個國土面積的上黨拱手相讓給秦國,到了最后,秦國只派了一個連姓什么都沒記載的內史騰攻韓,連軍隊還沒集結就滅亡了。真是可憐、可悲的弱國啊!
徒有虛名
燕國,又一個徒有虛名的七雄。雖然國君出身高貴,但人口稀少,土地貧瘠,歷代君主(燕昭王除外)昏庸。秦國遠交近攻,但史書上居然沒有說過秦國曾遠交過燕國,也就是說,秦國根本沒把他放在眼里,真是可憐又可悲的弱國啊!
不思進取
楚國是南方的龐然大國, 也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中原各國都把它看成蠻夷之國,看不起楚國,再加上楚國是一個盛產昏君的國家,整個戰國時候,也就楚悼王、楚威王兩人還算明君,擁有此等優勢的國家還是不思進取,走向了滅亡。
富不過三
齊國在戰國初期也是默默無聞,但后來終于有了雄才的君主,經過共80多年的勵精圖治,終于與秦國并駕齊驅的強國。俗話說得好,富不過三代,齊國也走了魏國的老路。再加上后兩代君主齊襄王、齊王建昏庸無能,坐視其他各國在秦國的攻擊下消亡,終究也難逃滅亡之厄運。
群魔終結
秦國這一當之無愧的虎狼強國。在戰國初期原本也是挨揍的主,陰晉之戰,50萬大軍敗在了一代名將吳起5萬人的手下,丟了河西之地,成為了一個二流國家。但后期,明君連續不斷,先是秦獻公收復河西之地,再是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使秦國一躍成為了戰國七雄當中最重視軍事和農耕的國家。繼任者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始皇,都以一統六國為己任,任用張儀、李斯、白起、王翦等名將名相,終究橫掃六國,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