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和張儀是否是同一時期?二人的關系是怎樣的
蘇秦,主張合縱;張儀,主張連橫。按照《史記》和《戰國策》的記載,蘇秦和張儀是師兄弟。蘇秦被自己的家人看不起,于是找到《陰符》,進行研究。一年后,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
蘇秦首先將目標定在洛陽,求見周顯王。但顯王周圍的大臣一向了解蘇秦的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顯王并不信任他。
于是,蘇秦西行至秦國。時秦孝公已死。就游說秦惠王兼并列國,稱帝而治。秦惠王認為時機不成熟,且秦國剛處死商鞅,討厭說客,未采納他的建議。
蘇秦離開秦國,向東,到達趙國。當時趙肅侯任命其弟趙成為國相。而奉陽君不喜歡蘇秦。蘇秦游說燕文侯,燕文侯認為蘇秦之議很有道理,允諾蘇秦“如果能以合縱之計維持燕國安定,愿舉國相報”。于是資助蘇秦車馬金帛,前去游說趙國。蘇秦第二次來到趙國,奉陽君趙成已死,便游說趙肅侯,提出六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的主張。……
蘇秦說服趙肅侯,去游說各國諸侯實行合縱的聯盟,但他擔心秦國趁機攻打各諸侯國,盟約還沒結締之前就遭到破壞。蘇秦找不到能派往秦國為他工作的合適人選,于是派人勸說張儀來投奔他。
當時的張儀也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他得到邀請之后前往趙國,請求會見蘇秦。蘇秦卻對張儀不理不睬,還當眾羞辱張儀,說張儀那么有才能,竟弄得窮愁潦倒到這種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說完就把張儀打發走了。張儀本來想著可算是見到“親人”了,也能跟著混口飯吃,誰成想被羞辱了一番。無奈之下,想到各國諸侯中只有秦國才能威脅趙國,于是便前往秦國。
蘇秦在張儀離去后,暗中派人資助張儀到達秦國,并且幫助他見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秦惠王用張儀為客卿。這時,幫助張儀的人才說是蘇秦故意激怒他,為的是張儀今后有更好的發展。張儀一聽,自嘆不如,慚愧不已,于是決定成全蘇秦,不與趙國作對。一來怕與師兄起爭執,二來怕斗不過蘇秦。
蘇秦先后說服了韓、魏、齊、楚四國,六國達成合縱聯盟。蘇秦擔任了六國的國相,同時佩戴六國相印。蘇秦合縱六國后,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蘇秦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從此秦國不敢窺伺函谷關以外的國家,長達十五年。后來,秦國派犀首(公孫衍,那時的他還沒被張儀排擠走)欺騙齊國和魏國,和它們聯合攻打趙國,打算破壞合縱聯盟。齊、魏攻打趙國,趙王就責備蘇秦。蘇秦害怕,便請求出使燕國,發誓一定報復齊國。蘇秦離開趙國以后,合縱盟約便瓦解了。
公孫衍成功了,但他卻被張儀給打敗了,于是公孫衍回到魏國,搬出了蘇秦此前的那套“合縱”,開始即蘇秦之后開始進行六國合縱,而張儀主張連橫,二人成為了對手。
此時的蘇秦呢?此時的蘇秦已經是強弩之末,在影響力上不及公孫衍,大家也都不太相信他了。他也不想再玩“合縱”這套把戲,他要去報仇。因此就退出了“合縱”的舞臺,轉向了報仇。
燕易王剛登基,齊宣王就趁著發喪之機,攻打燕國,侵占了十座城池。易王要求蘇秦替燕國收復被侵占的國土。
蘇秦到了齊國,通過一番游說之后,幫燕國要回了的城池。可蘇秦耐不住寂寞,他竟然與燕易王的母親勾搭到一起。燕易王知道了,更加厚待蘇秦。蘇秦害怕被殺,就提議前去齊國以提高燕國地位,燕易王同意。齊宣王任用他為客卿。齊宣王去世,齊愍王繼位,蘇秦就勸說愍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順,大興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則是搞垮齊國,從而使燕國獲利。燕易王去世,燕噲繼位。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重傷未死。齊王派人捉拿兇手,沒抓到。蘇秦將死時,要求齊王以"幫助燕國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為名,將他車裂于市,并懸賞行刺之人以使賊人出現。齊王照計行事,誅殺了兇手。
以上是《史記》和《戰國策》關于蘇秦、張儀、公孫衍的一些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公孫衍破壞蘇秦的合縱這一點,可以確定蘇秦活躍的時期,是在公孫衍從秦國返回魏國之前的事情。合縱失敗之后的他一心報仇,把合縱與連橫之間的爭斗交給了公孫衍和張儀。接下來歷史就著重講到了公孫衍和張儀,而關于蘇秦的記載就很少了。
當公孫衍幾次不敵張儀之后,也就沒有了公孫衍的記載。這時“合縱”幾乎消失,只剩下了“連橫”。當張儀去世之后,這個時期最著名的縱橫家就剩下了蘇秦,接下來史書又開始記載蘇秦在齊國的事情。
當然,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的年輩比張儀晚,蘇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張儀死于公元前310年,蘇秦的主要活動均在張儀身死之后,張儀在秦國任相時,蘇秦還沒踏入政壇。有專家認為這個記載不正確,因為《戰國縱橫家書》輾轉抄錄,并且避漢高祖劉邦名諱,當為漢初寫本。
這一點懷疑是沒錯的。本人還能舉出一個例子來證明這本《戰國縱橫家書》的記載是錯誤的,那就是蘇秦的弟弟蘇代。蘇代是在自己的哥哥功成名就之后才去學習的縱橫之術。也就是說,公孫衍與張儀爭斗的那個時間段。假如蘇秦比張儀晚,那他豈不是與自己的弟弟是同一時期搞“合縱”嗎?這樣不合理。蘇代是活躍于燕王噲時期,而蘇秦是在燕王噲即位后死的。蘇秦死后,蘇代去求見燕王噲,打算承襲蘇秦的舊業。……
還有一點,合縱的發明者是誰?不是公孫衍,而是蘇秦。故,公孫衍玩的“合縱”一定是跟蘇秦學的。所以說,蘇秦的“合縱”早于公孫衍,這樣也就早于張儀。
綜上所述,蘇秦和張儀應該是處在同一個時期。蘇秦起步要早于張儀。蘇秦和張儀之間并沒有正面較量,只是蘇秦的主張被公孫衍繼續使用,張儀與公孫衍直接對抗。
簡單點說:蘇秦先進行合縱且怕諸侯國攻打趙國—蘇秦選擇了張去秦國—蘇秦合縱成功—公孫衍壞了蘇秦的好事—蘇秦逃跑且退出了“合縱”的舞臺—張儀排擠走且擊敗公孫衍—張儀去世—蘇秦繼續幫助燕國—不久之后在齊國被殺—弟弟蘇代繼承了蘇秦早年襲秦的事業。(張儀與公孫衍爭斗的時候,蘇秦在燕、齊伺機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