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恭宗是誰 末代皇帝溥儀鮮為人知的的廟號謚號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稱呼都是宣統帝或者清廢帝、末代皇帝、遜帝等,因為他沒有廟號和謚號,畢竟清朝被推翻了,繼承它的中華民國及后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能給他上廟號和謚號。
但溥儀畢竟是末代皇帝,真真切切地做過三年的清朝皇帝,所以愛新覺羅家族在臺灣的后裔在1967 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謚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
本世紀初,在“宣國公(此人身份有待進一步核實)”的建議下,重新給溥儀上了廟號和謚號,廟號曰:恭宗;謚號曰: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愍皇帝。尊骨灰奉安處(最初安葬在八寶山,1995年遷葬到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為“獻陵”,尊婉容為“孝恪愍皇后”,譚玉齡為“明賢皇貴妃” (骨灰葬處為祥妃園寢),李玉琴為“敦肅福貴妃”,李淑賢為“孝睿愍皇后”。
按謚法,行善可記曰憲 ,在約純思曰憲 ,圣能法天曰憲, 圣善周達曰憲 ,創制垂法曰憲,刑政四方曰憲 ,文武可法曰憲 ,聰明法天曰憲, 表正萬邦曰憲 ,懿行可紀曰憲,儀范永昭曰憲, 表正萬邦曰憲,博聞多能曰憲 ,賞善罰惡曰憲;辟地有德曰襄, 甲胄有勞曰襄 ,因事有功曰襄 ,執心克剛曰襄 ,協贊有成曰襄,威德服遠曰襄。明顯把溥儀美化了…
知過能改曰恭,遜順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使民折傷曰愍 ,在國連憂曰愍,佐國逢難曰愍, 危身奉上曰愍,在國遭憂曰愍, 在國逢艱曰愍 ,禍亂方作曰愍 ,使民悲傷曰愍。從謚法解釋來看,后一個廟號和謚號更為接近溥儀的一生。
溥儀的謚號,廟號都是民間所加,與以前皇帝的謚號,廟號為政府(朝廷)所加是不同的,溥儀所謂的謚號,廟號并不算是正式的謚號,廟號。李氏朝鮮王族后裔也曾給王族成員上過謚號和廟號,比如明成皇后之孫李玖,于2005年去世,廟號“哀宗”,謚號“懷隱皇帝”,也屬于這個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