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是個什么樣的人?竟能讓曹操出營七里迎接他
徐晃雖然在傳記中排名最后,但若論功勞為人徐晃一點都不落后。在品德上,徐晃生性簡樸謹慎,這是其他四子所沒有的。襄樊解圍,更是徐晃的人生巔峰,連曹操也忍不住贊嘆他有周亞夫(漢初名將)之風。
徐晃字公明,本是董卓部下楊奉部將。
建功立業
說徐晃是智勇之將一點不為過。當初董卓被誅,李傕、郭汜亂長安,徐晃勸楊奉出兵保駕,然后迎天子建都洛陽。當然徐晃畢竟不是文人謀士,想得不夠深遠,楊奉也沒有曹操之才,所以沒能奉天子以令不臣。
之后,徐晃勸楊奉歸附曹操,楊奉先是同意,后來反悔,被曹操打敗后,徐晃歸順曹操,從此南征北討,屢立大功,成為曹魏開國功勛之一。
徐晃跟隨曹操參與很多次戰役,比如官渡之戰燒袁紹兵糧輜重;北征烏桓;與滿寵征討關羽;隨曹仁抗周瑜;與夏侯淵平攻克大陵,斬商曜等。
智勇雙全
204年,曹操趁袁紹剛死,二袁爭嗣位時北上攻打冀城。曹操包圍鄴城,攻破邯鄲,易陽令韓范拒守,徐晃給韓范寫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陳明利害,勸韓范投降,韓范果然投降。徐晃又勸曹操不要屠城,曹操采納,后來平定河北之地,可以說徐晃有很大功勞。
211年,馬超、韓遂在關右地區作亂。曹操到達潼關后,擔心無法順利渡過黃河,于是問計于徐晃。徐晃說:“大兵到此,敵人卻不守衛蒲阪,可知他們缺乏謀略。請給我一支精兵,渡過蒲坂津,截斷敵人的后路,就可抓住他們了。”曹操同意此舉,派徐晃和朱靈率步騎四千從蒲坂津乘虛渡過黃河,擊走梁興五千步騎,曹軍渡河后,大破馬超、韓遂。
218年,劉備進攻漢中。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率軍阻擊。劉備派部將陳式等十余營出馬鳴閣道,企圖切斷曹軍后方通道,被徐晃擊敗,劉備軍自投山谷,死者甚多。曹操聞后大喜說:“馬鳴閣道是漢中咽喉。劉備想斷絕漢中與我軍的聯系,將軍一舉打破敵人計劃,真是太好了。”
長驅直入
襄樊之戰,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仁苦守樊城。曹操先后派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歸徐晃指揮。關羽軍主力屯圍頭,別軍屯四冢。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
關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騎五千和徐晃對話,徐晃只說平生,不談軍事。話畢徐晃宣軍令:“得關云長頭者,賞金千斤。”關羽驚問徐晃何出此言,徐晃回答:“此國之事耳。”說完沖入關羽軍圍內擊破,關羽軍很多士卒自投沔水而死,遂解樊城之圍。
此戰對于鞏固南部、穩定后方意義重大,而且破壞了孫、劉聯盟,改變了魏蜀吳戰略格局,徐晃功勛可謂極大。
戰后,曹操下令說:“敵人圍塹鹿角十重,將軍全勝,多斬首虜。我用兵三十余年,以及古代善于用兵的人,沒有能夠這樣長驅直入敵圍的。將軍之功,勝過孫武、穰苴(春秋末年著名軍事家)。”
徐晃凱旋時,曹操親自出營七里迎接徐晃,并設宴慶賀,慰勞徐晃。曹操舉杯對徐晃說:“襄陽、樊城得以保全,是將軍你的功勞啊!”
徐晃治軍嚴謹,令行禁止,當時諸軍云集,曹操巡視各營,不少士兵出陣圍觀,唯有徐晃部下軍營整齊,將士無人亂動。曹操嘆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漢初名將,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之風啊!”
徐晃生性儉約謹慎,交戰前常派斥候偵察,先為不可勝,然后奮勇作戰,兵士們常常忙得沒有空閑吃飯。他常常感嘆說:“古人常憂慮不遇明主,我有幸遇到,自然應當報效明主,哪里是為了個人名譽才做的!”所以終生不結黨。